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6-7页 |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页 |
拟采用的方法和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6-7页 |
本文的特点及预期达到的水平 | 第7页 |
一、“斯芬克司之谜”复杂性原因分析 | 第7-13页 |
(一) 人本身的复杂性 | 第7-9页 |
(二) 人的本质是“全面”的,“完整的人”不易把握 | 第9-10页 |
(三) 社会生物主义的人性论主张使得人的本质问题更加复杂 | 第10-11页 |
(四)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具有不同的形而上学性 | 第11-12页 |
(五) 各种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具有不同程度的主观性质 | 第12-13页 |
二、从实践出发全面把握人的本质 | 第13-31页 |
(一)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解读 | 第14-21页 |
1、马克思对“抽象的人”的批判及对“现实的人”的规定 | 第14-16页 |
2、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命题 | 第16-21页 |
(二) 以实践为基础全面把握人的本质 | 第21-31页 |
1、准确理解本质范畴 | 第22-23页 |
2、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探讨 | 第23-25页 |
3、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解及全面把握 | 第25-31页 |
三、探寻“人的本质”的意义 | 第31-39页 |
(一) 探寻“人的本质”的理论意义 | 第32-33页 |
(二) 探寻“人的本质”的现实意义 | 第33-39页 |
1、重申人的自然本质,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 | 第33-35页 |
2、构筑伦理底限,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 第35-37页 |
3、进一步深化改革,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全面占有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