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传染病论文--杆菌传染病论文--鼠疫论文

一、Hfq参与鼠疫菌致病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二、KatA和KatY在鼠疫菌抗氧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缩略语第14-16页
前言第16-28页
 1. 鼠疫的危害第16-17页
 2. 鼠疫菌的传播和致病过程第17页
 3. 鼠疫菌的病原学特征第17-19页
 4. 细菌基因表达调控第19-25页
   ·细菌生物的基因调控特点第19-20页
   ·细菌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第20-25页
 5. 鼠疫菌的基因表达调控第25-26页
   ·鼠疫菌的基因调控研究概况第25页
   ·鼠疫菌Hfq 调控的研究现状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28页
第一部分 Hfq 参与鼠疫菌致病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第28-77页
 1. 引言第28-30页
 2. 研究路线第30-31页
 3. 材料第31-33页
   ·菌株及质粒第31页
   ·酶及试剂盒第31-32页
   ·常规试剂、溶液第32页
   ·主要仪器第32-33页
 4. 方法第33-47页
   ·鼠疫菌201 株的hfq 缺失突变株hfq::Km~R的构建第33-34页
   ·互补株201 hfq::Km~R/pACYC-hfq 的构建第34-37页
   ·鼠疫菌hfq 突变株hfq::Km~R的相关表型实验第37-39页
   ·鼠疫菌hfq::Km~R突变株动物实验第39-40页
   ·Hfq 对鼠疫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率的影响第40-41页
   ·芯片表达谱分析第41-45页
   ·Real-time PCR 验证第45-47页
   ·差异蛋白分析第47页
 5. 结果与讨论第47-61页
   ·鼠疫菌201 株的hfq 缺失突变株hfq::Km~R的构建第47-48页
   ·hfq::Km~R的互补株201 △hfq::Km~R/pACYC-hfq 的构建第48-49页
   ·鼠疫菌hfq::Km~R突变株表型实验结果第49-52页
   ·Hfq 对鼠疫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率的影响第52-54页
   ·鼠疫菌hfq::Km~R突变株动物实验结果第54-56页
   ·芯片表达谱分析结果第56-58页
   ·Real-time PCR 验证结果第58-59页
   ·差异蛋白分析第59-61页
 6. 讨论第61-71页
   ·Hfq 与鼠疫菌抵抗体外胁迫的关系第61-62页
   ·Hfq 与鼠疫菌抗吞噬的关系第62页
   ·Hfq 与鼠疫菌毒力的关系第62-63页
   ·鼠疫菌Hfq 的转录后调控第63-64页
   ·sRNAs 很可能参与鼠疫菌Hfq 的毒力调控过程第64-71页
   ·Hfq 参与鼠疫菌致病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第71页
 7.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第二部分 KatA 和 KatY 在鼠疫菌抗氧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研究第77-109页
 1. 引言第77-79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7-78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78-79页
 2. 研究路线第79-81页
 3. 材料第81-83页
   ·菌株及质粒第81页
   ·酶及试剂盒第81-82页
   ·常规试剂溶液第82页
   ·主要仪器第82-83页
 4. 方法第83-95页
   ·突变株及双突变株的构建第83页
   ·互补株构建第83页
   ·KatA、KatY 以及OxyR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83-86页
   ·表型实验第86-89页
   ·lacZ 报告基因融合实验第89-92页
   ·凝胶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EMSA)第92-93页
   ·DNA 酶I 足迹实验(DNase I footprinting assays)第93-95页
 5. 结果及讨论第95-105页
   ·突变株及双突变株构建第95-96页
   ·互补株构建第96页
   ·KatA 及KatY 蛋白的表达及纯化第96-97页
   ·表型实验第97-100页
   ·lacZ 报告基因融合实验第100-102页
   ·分子生化实验第102-105页
 6. 结论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附录第109-126页
综述第126-142页
个人简历第142页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与待发表论文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雌激素受体共调节因子RSRC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下一篇:医学RNA病毒属水平基因芯片筛查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