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人造石油论文--油页岩加工论文

油页岩及半焦混合燃烧特性理论与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主要符号表第9-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油页岩及其资源第14-15页
   ·油页岩能源利用现状第15-21页
     ·油页岩干馏炼油技术现状第15-19页
     ·油页岩燃烧技术现状第19-21页
     ·油页岩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1页
   ·课题的意义第21-22页
   ·油页岩及半焦燃烧特性研究现状第22-28页
     ·油页岩及半焦着火特性研究第23页
     ·油页岩及半焦燃烧过程动力学特性研究第23-27页
     ·油页岩及半焦燃烧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第27-28页
     ·油页岩及半焦混烧特性研究第28页
   ·混煤燃烧特性研究现状第28-31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31-32页
第二章 油页岩半焦理化特性及微观结构研究第32-45页
   ·油页岩半焦制备第32-34页
   ·油页岩及半焦的基础物化特性第34-38页
   ·油页岩及半焦中痕量元素第38-40页
   ·油页岩及半焦孔隙结构研究第40-44页
     ·实验研究方法第40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40-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油页岩及半焦燃烧特性热分析实验研究第45-57页
   ·实验说明第45-47页
   ·热重实验结果分析第47-55页
     ·油页岩及半焦燃烧特性影响因素第47-51页
     ·半焦燃烧特性参数第51-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油页岩及半焦混烧动力学与相互影响程度研究第57-79页
   ·油页岩及半焦混烧DAEM动力学模型第57-68页
     ·DAEM模型的基本理论第57-61页
     ·DAEM模型的最新阐述第61-62页
     ·混烧动力学研究结果分析第62-68页
   ·混烧过程相互影响程度研究第68-74页
     ·TG曲线的模拟第68-70页
     ·理论热重曲线的计算第70-71页
     ·无量纲表观影响程度系数第71-72页
     ·动力学模型第72-74页
   ·相互影响程度分析第74-77页
     ·热重曲线评价第74页
     ·反应性评价第74-77页
     ·预测能力评价第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油页岩及半焦燃烧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第79-94页
   ·试验说明第79-80页
   ·孔隙结构参数计算方法第80-83页
     ·比表面积测定方法第81页
     ·孔分布计算方法第81-83页
     ·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第83页
   ·油页岩及半焦燃烧过程中表面特性变化第83-87页
     ·油页岩及半焦燃烧过程中SEM图像分析第83-85页
     ·吸附等温线第85-86页
     ·孔隙特性变化第86-87页
   ·半焦燃烧孔隙结构变化影响因素第87-92页
     ·床层温度对孔结构的影响第87-89页
     ·粒径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第89-90页
     ·流化风速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第90-91页
     ·给料质量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第91-92页
   ·油页岩及半焦燃烧过程中分形特性第92-93页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油页岩及半焦流化燃烧试验研究第94-123页
   ·油页岩及半焦着火特性第94-100页
     ·试验研究方法第94-98页
     ·着火特性分析第98-100页
   ·油页岩及半焦燃尽特性研究第100-106页
     ·油页岩半焦燃尽理论第100-102页
     ·油页岩半焦燃尽试验第102-104页
     ·燃尽试验结果分析第104-106页
   ·油页岩及半焦CFB燃烧试验第106-121页
     ·试验说明第106-109页
     ·试验台各部热力参数分布第109-112页
     ·灰渣和飞灰特性第112-117页
     ·烟气成分分析第117-119页
     ·分离效率及循环倍率第119-120页
     ·燃烧效率第120-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七章 结论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1-14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激振荡流热管被动强化传热特性研究
下一篇:电网大停电分析模型及预防应急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