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Turbo级联码及其与ARQ结合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信道编码定理 | 第8-9页 |
·Turbo码 | 第9-11页 |
·RS码 | 第11-12页 |
·自动请求重传(ARQ) | 第12-13页 |
·论文主要内容及工作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信道编码 | 第14-32页 |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差错控制编码的方式 | 第14-15页 |
·检错纠错能力 | 第15-16页 |
·编码效率 | 第16页 |
·错误概率 | 第16-17页 |
·Turbo码 | 第17-32页 |
·Turbo码的提出 | 第17-18页 |
·Turbo码的编码原理 | 第18-24页 |
·Turbo码译码基本原理 | 第24-28页 |
·各种参数对Turbo译码性能的影响 | 第28-32页 |
第三章 RS码 | 第32-40页 |
·RS码的基本概念 | 第32-33页 |
·RS编码原理 | 第33-34页 |
·RS码的译码原理 | 第34-38页 |
·RS编译码流程图 | 第34-35页 |
·RS码的译码过程 | 第35-38页 |
·软判决译码 | 第38-40页 |
第四章 RS-Turbo级联码 | 第40-55页 |
·级联码 | 第40页 |
·RS-Turbo级联码 | 第40-47页 |
·RS码和Turbo码的级联结构 | 第41-42页 |
·RS-Turbo码的译码性能 | 第42-47页 |
·采用RS-Turbo级联码的HARQ | 第47-55页 |
·HARQ机制简介 | 第47-48页 |
·HARQ合并机制分类 | 第48-49页 |
·RS-Turbo级联码HARQ | 第49-50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0-55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