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惠探1井上古生界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8-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1-12页 |
第2章 钻井概况及地质背景 | 第12-22页 |
·钻井概况 | 第12-13页 |
·研究井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演化 | 第13-18页 |
·研究井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14页 |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构造演化史 | 第14-18页 |
·地层 | 第18-20页 |
·地层划分方案 | 第18页 |
·二叠系(P) | 第18-20页 |
·石炭系(C) | 第20页 |
·钻井沉积背景 | 第20-22页 |
第3章 储层砂岩的岩石学特征 | 第22-29页 |
·岩石类型 | 第22-23页 |
·砂岩的骨架组分 | 第23-26页 |
·砂岩骨架组分构成总体特征 | 第23-24页 |
·不同地层砂岩骨架组分构成特征 | 第24-26页 |
·岩石结构特征 | 第26-29页 |
·粒度分布 | 第26-27页 |
·杂基 | 第27-28页 |
·分选和圆度 | 第28-29页 |
第4章 自生矿物的构成特征及成因机制 | 第29-42页 |
·自生矿物的总体构成特征 | 第29-30页 |
·自生高岭石的沉淀作用 | 第30-32页 |
·主要赋存状态 | 第30-31页 |
·分布特征 | 第31页 |
·形成机制 | 第31-32页 |
·自生碳酸盐矿物的沉淀作用 | 第32-37页 |
·碳酸盐胶结物主要类型和分布特征 | 第32-33页 |
·已有的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机制 | 第33-35页 |
·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机制讨论 | 第35-37页 |
·自生石英的沉淀作用 | 第37-38页 |
·赋存方式和分布特征 | 第37页 |
·主要形成机制 | 第37-38页 |
·溶解作用 | 第38-42页 |
·溶解作用的主要机理 | 第39-40页 |
·研究区溶解介质的主要来源和溶解作用的主要机制 | 第40-42页 |
第5章 岩石学特征对储集性的影响 | 第42-56页 |
·孔隙特征 | 第42-44页 |
·孔隙构成的总体特征 | 第42-43页 |
·孔隙类型 | 第43-44页 |
·岩石学特征对储集性的影响 | 第44-48页 |
·成分成熟度对储集性的影响 | 第44页 |
·结构成熟度对储集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自生矿物对储集性的影响 | 第46-48页 |
·各地层储集性评价 | 第48-56页 |
·石盒子组 | 第48-49页 |
·山西组 | 第49-53页 |
·太原组 | 第53-54页 |
·羊虎沟组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图版说明 | 第61-63页 |
图版Ⅰ | 第63-64页 |
图版Ⅱ | 第64-65页 |
图版Ⅲ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