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课题的缘起 | 第7-8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三、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9-10页 |
四、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设计方法论及社会研究方法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第一节 设计方法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1-12页 |
一、设计方法论的发展历程 | 第11页 |
二、设计方法论在我国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和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概念及特点 | 第12页 |
二、社会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三、社会研究方法的步骤 | 第12-13页 |
四、实施社会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设计方法论与社会研究方法相融合的现状与可能 | 第14-20页 |
第一节 设计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 第14-15页 |
一、设计是社会的设计 | 第14页 |
二、社会是设计的社会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社会研究方法对艺术设计的作用 | 第15-17页 |
一、有利于培养和确立学生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 第15页 |
二、有利于了解社会公众心理,做到与时俱进 | 第15-16页 |
三、有利于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 第16页 |
四、培养学生严谨的品格和细致的作风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设计方法论与社会研究方法融合的现状 | 第17-20页 |
一、客观的无意识 | 第17-18页 |
二、主观的不作为 | 第18页 |
三、客观的不知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关于社会研究方法在设计方法论教学中运用的探索及经验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国外的经验 | 第20-24页 |
一、乌尔姆艺术学院 | 第20-21页 |
二、麻省理工学院 | 第21-22页 |
三、卡内基梅隆大学 | 第22-23页 |
四、伊利诺伊理工学院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国外艺术设计方法教学的启示 | 第24-26页 |
第四章 社会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法论相融合的教学探索 | 第26-32页 |
第一节 有关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 | 第26-28页 |
一、教学实践型探索 | 第26页 |
二、课程设置型探索 | 第26页 |
三、设计方法论课程探索 | 第26-27页 |
四、某一门类设计方法课程探索 | 第27页 |
五、设计社会思想融合课程探索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以设计汽车为例,探索两者的融合 | 第28-32页 |
一、社会研究阶段 | 第28-29页 |
二、艺术设计创作阶段 | 第29-30页 |
三、设计反馈阶段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鸣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