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2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石油战略储备概述 | 第11-12页 |
·石油储备 | 第11页 |
·石油供应中断 | 第11-12页 |
·石油储备制度 | 第12页 |
·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2-13页 |
·地缘政治理论 | 第13-14页 |
·资源依赖理论 | 第14-15页 |
3 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现状与立法必要性研究 | 第15-25页 |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5-18页 |
·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建立与现状 | 第15-16页 |
·我国现有石油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 第16-18页 |
·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的必要性 | 第18-21页 |
·当前我国石油安全形势 | 第18-19页 |
·石油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证 | 第19-20页 |
·石油战略储备的重要作用 | 第20-21页 |
·石油战略储备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21-25页 |
·石油战略储备的特点及其重要性要求构建石油战略储备法律制度 | 第21-23页 |
·发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的成功源于立法先行 | 第23页 |
·石油战略储备立法是完善我国能源法律体系的必要条件 | 第23-25页 |
4 发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相关立法 | 第25-40页 |
·美国 | 第25-29页 |
·发展历史 | 第25-26页 |
·储备规模与储备主体的义务分担 | 第26页 |
·储备方式与区位选择 | 第26-27页 |
·资金来源 | 第27-28页 |
·动用条件 | 第28-29页 |
·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 第29页 |
·日本 | 第29-33页 |
·发展历史 | 第30页 |
·储备模式与规模 | 第30-31页 |
·储备方式与区位选择 | 第31-32页 |
·资金来源 | 第32页 |
·动用方式 | 第32页 |
·管理机制 | 第32-33页 |
·德国 | 第33-37页 |
·发展历史 | 第33-34页 |
·储备模式 | 第34-35页 |
·储备方式与区位选择 | 第35页 |
·资金来源 | 第35-36页 |
·动用方式 | 第36-37页 |
·管理机制 | 第37页 |
·美、日、德三国石油战略储备制度比较 | 第37-40页 |
·美、日、德三国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都是以法律为基础的 | 第37-38页 |
·储备模式与规模的确定都与本国国情相适应 | 第38页 |
·储备基地的选择都考虑到了运输与安全等主要因素 | 第38页 |
·资金来源有保障 | 第38-39页 |
·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构分工明确、协调有力 | 第39-40页 |
5 关于我国石油储备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40-49页 |
·石油储备目标 | 第40-41页 |
·储备规模 | 第41-42页 |
·储备模式 | 第42-43页 |
·储备方式与区位选择 | 第43-45页 |
·资金来源 | 第45-47页 |
·政府储备的资金来源 | 第46-47页 |
·企业储备的资金来源 | 第47页 |
·管理体制 | 第47-49页 |
6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