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脉岩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选题的科学意义、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石湖金矿的研究史、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石湖金矿区地质特征 | 第16-24页 |
·研究区交通位置 | 第16-17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7-20页 |
·区域及矿区构造 | 第17-19页 |
·区域地层和岩浆岩 | 第19-20页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0-24页 |
·矿体特征 | 第20-22页 |
·围岩及其蚀变特征 | 第22-23页 |
·矿石特征 | 第23-24页 |
3 脉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第24-46页 |
·中酸性脉岩的地质特征 | 第24-25页 |
·中酸性脉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 第25-28页 |
·闪长玢岩 | 第25-26页 |
·石英闪长玢岩 | 第26-27页 |
·花岗斑岩 | 第27-28页 |
·中酸性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28-46页 |
·中酸性脉岩的岩石系列和类型 | 第28-30页 |
·中酸性脉岩的主量元素特征 | 第30-38页 |
·中酸性脉岩的微量元素特征 | 第38-46页 |
4 脉岩的锆石成因矿物学特征和年代学 | 第46-67页 |
·锆石成因矿物学研究现状 | 第46-50页 |
·锆石形态 | 第46-48页 |
·锆石成分 | 第48-49页 |
·锆石同位素 | 第49-50页 |
·中酸性脉岩锆石的成因矿物学特征 | 第50-58页 |
·锆石的产出特征 | 第50-52页 |
·锆石外部形态标型 | 第52-55页 |
·锆石内部结构标型 | 第55-58页 |
·锆石的年代学 | 第58-62页 |
·测试方法 | 第58页 |
·测试结果 | 第58-62页 |
·锆石Ce~(4+)/Ce~(3+)对其寄主岩浆氧逸度的反映 | 第62-67页 |
·应用原理 | 第62-65页 |
·石湖金矿区脉岩的锆石Ce~(4+)/Ce~(3+)及其地质意义 | 第65-67页 |
5 脉岩的成因机制 | 第67-75页 |
·脉岩与麻棚岩体的关系 | 第67页 |
·脉岩与前寒武变质岩的关系 | 第67-68页 |
·脉岩的形成机制 | 第68-73页 |
·脉岩形成的源区 | 第68-69页 |
·部分熔融和分离结晶 | 第69-70页 |
·脉岩岩浆混合的特征 | 第70-71页 |
·脉岩形成的机制 | 第71-73页 |
·同岩基脉岩的地质意义 | 第73-75页 |
6 脉岩与金矿化的关系 | 第75-83页 |
·金质和流体来源 | 第75-76页 |
·矿化剂来源 | 第76-77页 |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76页 |
·矿物标型 | 第76-77页 |
·氧逸度的重要性 | 第77-78页 |
·对硫化物赋存状态的影响 | 第77页 |
·对矿化剂存在状态的影响 | 第77-78页 |
·脉岩的氧逸度 | 第78页 |
·矿质的迁移和沉淀 | 第78-80页 |
·成矿年代 | 第80页 |
·脉岩的找矿标志 | 第80-83页 |
·脉岩产出的密度 | 第80页 |
·地球化学特征 | 第80-82页 |
·氧逸度特征 | 第82页 |
·挥发分特征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图版 | 第93-95页 |
附录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