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文献研究 | 第10-17页 |
1.肝纤维化总论 | 第10页 |
2.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 第10-12页 |
·淤血阻络型 | 第10-11页 |
·气阴虚损型 | 第11页 |
·肝胆湿热型 | 第11页 |
·肝郁脾虚型 | 第11-12页 |
·肝肾阴虚型 | 第12页 |
3.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12-14页 |
·保护肝细胞 | 第12-13页 |
·影响肝星状细胞(HSC) | 第13页 |
·抑制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促进(ECM)的降解 | 第13页 |
·影响细胞因子表达 | 第13-14页 |
4.研究较多的单味中药及有效单体的作用机制 | 第14-15页 |
·冬虫夏草 | 第14页 |
·汉防己甲素(Tet) | 第14页 |
·丹参 | 第14-15页 |
·黄芪 | 第15页 |
·三七 | 第15页 |
·赤芍 | 第15页 |
5.益气活血法的临床、试验研究 | 第15-17页 |
·气虚血瘀的病病机 | 第15-16页 |
·益气活血法的临床、试验研究 | 第16-17页 |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 第17-27页 |
1.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诊断 | 第17页 |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排除标准 | 第17页 |
·具体实验方案 | 第17-18页 |
·观察指标 | 第18-19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9-20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0页 |
2.结果 | 第20-23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 第20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 第20-21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 | 第21-22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脾超声影像变化 | 第22页 |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比较 | 第22-23页 |
3.讨论 | 第23-27页 |
·组方依据 | 第23-24页 |
·益气活血方对肝纤维化的作用 | 第24-26页 |
·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