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植物系统论文

半干旱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养分和水分的动态变化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31页
   ·研究区域背景第11-13页
   ·土壤有机碳第13-17页
     ·土壤有机碳对土壤质量和环境变化、调节的效应第13-15页
     ·土壤有机碳物理分组第15-17页
   ·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第17-24页
     ·自然恢复(农田撂荒)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第18-20页
     ·人工柠条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第20-24页
       ·人工柠条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第21-22页
       ·人工柠条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22-24页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第24-29页
   ·研究内容设计第29-31页
     ·研究内容与目标第29-30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30-31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1-37页
   ·实验地点第31页
   ·实验设计第31-32页
     ·撂荒地第31-32页
     ·柠条人工林地第32页
     ·不同利用方式土地第32页
   ·样品采集与测定第32-36页
     ·地上生物量第32-33页
     ·土壤水分第33页
     ·土壤容重第33页
     ·土壤碳第33-35页
       ·有机全碳第33页
       ·轻组和重组有机碳第33-34页
       ·微生物体碳第34-35页
     ·土壤氮第35-36页
     ·土壤磷第36页
     ·土壤pH第36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36-37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7-61页
   ·撂荒地演替过程土壤水分、养分、土壤有机碳与地上生物量动态第37-46页
     ·结果分析第37-43页
       ·土壤水分第37页
       ·地上生物量第37页
       ·土壤pH第37页
       ·有机碳及其组分第37-39页
       ·土壤N、P第39-41页
       ·土壤有机碳、有机碳组分与土壤N、P之间的关系第41-43页
     ·讨论第43-46页
       ·土壤水分第43页
       ·地上生物量第43-44页
       ·SOC第44-45页
       ·土壤N、P第45页
       ·小结第45-46页
   ·柠条林地演替过程中土壤水分、养分、有机碳与地上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第46-57页
     ·结果第46-53页
       ·土壤水分第46页
       ·地上生物量第46页
       ·pH第46-48页
       ·土壤有机碳第48-50页
       ·土壤N、P第50-51页
       ·土壤有机碳和土壤N、P之间关系第51-53页
     ·讨论第53-57页
       ·土壤水分第53-55页
       ·有机碳及其组分第55-56页
       ·土壤N、P第56页
       ·小结第56-57页
   ·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第57-61页
     ·结果第57-59页
       ·土壤有机碳及其分组第57页
       ·土壤N、P第57-58页
       ·有机碳、有机碳组分及其它养分之间的关系第58-59页
     ·讨论第59-61页
       ·土地利用对有机碳的效应第59页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N、P第59-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主要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将要发表的论文第77-78页
致谢第78-80页
附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施肥、覆膜和耕作方式对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敦煌莫高窟壁画病害水盐来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