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茶叶的保健及药理研究概况 | 第8-9页 |
·氮素形态对植物生理代谢和品质的影响 | 第9-14页 |
·氮素形态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9-13页 |
·氮素形态对植物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第9-10页 |
·氮素形态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10-11页 |
·氮素形态对植物激素的影响 | 第11-12页 |
·氮素形态对植物多胺的影响 | 第12-13页 |
·氮素形态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3页 |
·氮素形态对植物品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茶树的氮素营养 | 第14-15页 |
·茶叶品质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2 引言 | 第16-17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试验设计 | 第17页 |
·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17页 |
·测定内容和方法 | 第17-20页 |
·数据处理分析 | 第20-2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1-27页 |
·氮素形态对氮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 | 第21页 |
·氮素形态对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21页 |
·氮素形态对谷氨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21页 |
·氮素形态对光合机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21-23页 |
·氮素形态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1-22页 |
·氮素形态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氮素形态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23页 |
·氮素形态对PSⅡ活性与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 第23页 |
·氮素形态对实际光化学效率与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 | 第23页 |
·氮素形态对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的影响 | 第23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内源激素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 ABA 含量的影响 | 第23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 IAA 含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 ZR 含量的影响 | 第24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 GA_3 含量的影响 | 第24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IAA/ABA、GA_3/ABA的影响 | 第24-25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片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25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 第25-27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 第26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咖啡碱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7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27-32页 |
·氮素形态对氮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 | 第27-28页 |
·氮素形态对光合机构及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氮素形态对茶树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氮素形态对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氮素形态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9页 |
英文摘要 | 第39-41页 |
缩略语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