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梣论文

水曲柳体胚发生伴随外植体褐化的生理机制及差异蛋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前言第11-21页
   ·水曲柳简介第11页
   ·水曲柳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第11-12页
   ·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褐化现象第12-14页
     ·褐变产生的机理第12-13页
     ·影响褐变的因素第13页
     ·褐变的抑制措施第13-14页
     ·水曲柳体胚发生中的外植体褐化现象第14页
   ·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第14-17页
     ·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酶代谢第14-15页
     ·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可溶性糖与蛋白质代谢第15页
     ·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核酸代谢第15-16页
     ·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第16页
     ·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基因表达第16-17页
     ·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蛋白表达第17页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应用第17-19页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第17-18页
     ·蛋白质组学在体细胞胚胎发生中的应用第18-19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9-21页
2 体细胞胚胎诱导及外植体中多酚含量及其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21-30页
   ·水曲柳体细胞胚胎的诱导第21页
     ·材料与方法第21页
     ·诱导培养基第21页
     ·培养条件第21页
   ·暴马丁香体细胞胚胎的诱导及再生植株的形成第21-22页
     ·材料与方法第21页
     ·诱导培养基第21-22页
     ·成熟、萌发及生根培养基第22页
     ·培养条件第22页
   ·多酚及其氧化酶含量对外植体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第22-23页
     ·实验材料第22页
     ·实验方法第22-23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3页
   ·结果与分析第23-28页
     ·水曲柳体细胞胚胎的诱导第23-24页
     ·暴马丁香体细胞胚胎的诱导第24-27页
     ·外植体中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第27-28页
   ·讨论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激素浓度和抗氧化剂对外植体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第30-34页
   ·激素浓度对外植体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第30页
     ·材料与方法第30页
     ·激素浓度设置第30页
     ·培养条件第30页
   ·抗氧化剂种类和浓度对水曲柳外植体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第30-31页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诱导培养基第31页
     ·培养条件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2页
     ·激素浓度对外植体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第31-32页
     ·抗氧化剂种类和浓度对外植体褐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第32页
   ·讨论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水曲柳体胚发生过程中外植体内部生理生化反应第34-41页
   ·实验材料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35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样品制备及活性测定第34页
     ·过氧化物酶样品制备及活性测定第34-35页
     ·过氧化氢酶样品制备及活性测定第35页
     ·多酚及多酚氧化酶样品制备及活性测定第35页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35页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第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38页
     ·SOD活性的变化第35-36页
     ·CAT活性的变化第36-37页
     ·POD活性的变化第37页
     ·多酚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第37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第37-38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38页
   ·讨论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1页
5 水曲柳不同状态外植体差异蛋白的研究第41-56页
   ·实验材料第41页
   ·实验方法第41-43页
     ·蛋白样品制备第41页
     ·蛋白质的分离第41-43页
   ·结果与分析第43-53页
     ·蛋白质的分离第43-44页
     ·实际等电点与分子量分析第44-46页
     ·不同样品蛋白点表达比较分析第46-48页
     ·蛋白点质谱鉴定结果第48-53页
   ·讨论第53-54页
     ·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凝胶图像第53页
     ·蛋白点的质谱鉴定第53-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9页
附录第69-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新杨遗传转化条件筛选与转几丁质酶基因研究
下一篇:沙枣悬浮培养体系建立及浓缩鞣质代谢调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