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高等教育理论论文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评价方法及其教育模式研究

提要第1-8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研究背景及目的和意义第8-10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内容第10-11页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2章 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的内容和体系结构第12-20页
   ·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的概念第12-16页
     ·国外信息素质概念的演变及发展第12-14页
     ·国内对信息素质概念的认识第14-16页
     ·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的概念第16页
   ·网络环境下信息素质的内容第16-18页
     ·信息意识第17页
     ·信息知识和能力第17页
     ·信息伦理道德第17-18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体系结构第18-20页
第3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评价方法第20-31页
   ·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方法概述第20-23页
     ·国外信息素质评价方法第20-22页
     ·我国信息素质评价方法第22-23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评价原则第23-24页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评价方法第24-25页
   ·评议专家组评议指标体系第25-31页
     ·应用德尔菲法经行专家咨询第25-26页
     ·评议专家组评议指标体系的过程第26-31页
第4章 网络环境下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调查与评价第31-44页
   ·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第31页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第31-33页
   ·调查结果分析第33-39页
     ·信息意识方面第33-35页
     ·信息知识和能力第35-37页
     ·信息伦理道德第37-39页
   ·网络环境下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的评价第39-42页
     ·信息意识第39-41页
     ·信息知识和能力第41-42页
     ·信息伦理道德第42页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第42-44页
第5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模式第44-51页
   ·图书馆咨询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第44-45页
   ·课程教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第45-49页
     ·信息素质教育与课程教育整合第45-47页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第47-48页
     ·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应注重“实用性”的教学模式第48页
     ·采用“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模式第48-49页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第49-51页
     ·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第49页
     ·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体系第49-51页
第6章 结论第51-52页
附件一第52-55页
附件二第55-56页
附件三第56-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中文摘要第63-65页
Abstract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SS的内容聚合在学术领域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中文用户健康词表构建方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