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真空脱附和变压吸附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的实验研究及其过程模拟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控制技术第11-15页
     ·VOC的危害及各国对VOCs控制的法规第11-12页
     ·VOC污染控制技术的现状第12-15页
   ·活性炭吸附回收VOC的研究进展第15-19页
     ·活性炭吸附回收VOC工艺第15-17页
     ·活性炭固定床吸附VOCs工艺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论文研究的内容、创新点和意义第19-21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第20-21页
第二章 吸附及变压吸附理论及其模型综述第21-30页
   ·吸附原理第21-23页
     ·吸附的定义及分类第21页
     ·吸附动力学第21-23页
     ·变压吸附基本原理第23页
   ·固定床吸附模型综述第23-28页
     ·固定床模型第24-25页
     ·传质速率模型第25-27页
     ·吸附平衡模型第27-28页
     ·动力平衡第28页
   ·其它PSA数学模型第28-29页
     ·PSA电路模型第28-29页
     ·PSA神经网络模型第29页
   ·数值解法第29-30页
第三章 丙酮在活性炭上脱附的模型建立第30-45页
   ·研究内容第30页
   ·丙酮在活性炭上脱附模型的构建第30-39页
     ·模型假设第30页
     ·质量守恒模型第30-33页
     ·能量守恒模型第33-37页
     ·传质速率模型第37页
     ·吸附等温线模型第37-38页
     ·模型定解条件第38-39页
   ·模型参数的计算第39-41页
     ·传质系数第39-40页
     ·传热系数第40页
     ·轴向扩散系数第40-41页
     ·混合气体热熔第41页
   ·传热与传质耦合影响讨论第41-43页
     ·传热对传质的影响第41-43页
     ·传质对的传热影响第43页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丙酮在活性炭上真空脱附的数值模拟第45-62页
   ·丙酮在活性炭上真空脱附的分析第45-50页
     ·不同脱附压力对脱附出口浓度曲线的影响第45-47页
     ·不同饱和吸附量对脱附出口浓度曲线的影响第47-49页
     ·不同实验温度对脱附出口浓度曲线的影响第49-50页
   ·模型求解与参数分析第50-51页
     ·模拟程序模块设计第50-51页
     ·模型求解第51页
   ·传质系数对浓度的影响讨论第51-55页
     ·耦合影响的传质系数对脱附浓度曲线影响第51-54页
     ·传质系数和质量扩散系数在高真空脱附中的分段性第54-55页
   ·丙酮在活性炭上脱附实验的数值模拟第55-58页
   ·丙酮在活性炭上脱附吸附床内浓度分布的数值模拟第58-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变压吸附丙酮甲苯混合蒸汽的实验与模拟第62-88页
   ·实验设备与实验方法第62-65页
     ·实验设备第62-64页
     ·实验材料第64页
     ·实验方法第64-65页
   ·PSA处理有机废气的数学模型第65-66页
     ·模型假设第65页
     ·数学模型第65页
     ·定解条件第65-66页
   ·变压吸附的实验研究第66-75页
     ·吸附等温线的拟合第66-68页
     ·气相中组分浓度分布第68-74页
     ·变压吸附床温度变化第74-75页
   ·变压吸附浓度的数学模拟第75-87页
     ·第一个循环周期结束时气相组分浓度分布第76-77页
     ·循环达到稳定状态时气相中组分浓度分布第77-78页
     ·循环达到稳定状态时吸附浓和脱附阶段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第78-80页
     ·变压吸附整个循环过程的浓度模拟第80-82页
     ·操作时间的改变对净化气和脱附气的影响第82-87页
   ·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结论第88页
   ·展望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8页
致谢第98-99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铝电解槽烟气余热发电技术研究
下一篇:大型工业回转窑分体式滚圈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