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8页 |
第一章 损害相关经济理论与损害规则 | 第18-26页 |
第一节 损害的相关经济理论 | 第18-22页 |
一、国际经济学中的损害 | 第18-19页 |
二、补贴经济理论中的损害 | 第19-22页 |
第二节 反补贴法的损害规则 | 第22-26页 |
第二章 反补贴调查中损害客体的认定 | 第26-33页 |
第一节 同类产品的认定 | 第26-30页 |
第二节 国内产业的认定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反补贴调查中对损害形态的审查 | 第33-50页 |
第一节 实质损害形态的认定 | 第34-39页 |
一、《SCM协定》对实质损害的规定 | 第35-37页 |
二、欧盟和美国对实质损害形态的规定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实质损害威胁形态的认定 | 第39-46页 |
一、实质损害威胁的特征 | 第40页 |
二、《SCM协定》对实质损害威胁的规定 | 第40-43页 |
三、欧盟和美国对实质损害威胁形态的规定 | 第43-46页 |
第三节 实质阻碍形态的认定 | 第46-50页 |
一、实质阻碍的特征 | 第46-47页 |
二、《SCM协定》对实质阻碍的规定 | 第47页 |
三、欧盟和美国对实质阻碍形态的规定 | 第47-50页 |
第四章 补贴与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50-58页 |
第一节 《SCM协定》对损害因果关系的认定 | 第50-53页 |
一、以相关证据的审查为基础确定因果关系 | 第50-51页 |
二、确定因果关系须考虑的因素 | 第51-52页 |
三、"不归因"问题 | 第52-53页 |
第二节 美国关于因果关系认定的立法与实践 | 第53-55页 |
第三节 欧盟关于因果关系认定的立法与实践 | 第55-58页 |
第五章 损害幅度的确定 | 第58-64页 |
第一节 从低征税规则与损害幅度的确定 | 第58-61页 |
一、从低征税规则的意义 | 第58-59页 |
二、《SCM协定》关于从低征税规则和损害幅度确定的规定 | 第59-61页 |
第二节 欧盟和美国对从低征税规则和损害确定的立场与实践 | 第61-64页 |
第六章 完善中国关于损害认定规则的建议 | 第64-80页 |
第一节 中国反补贴法对损害认定的规定 | 第64-65页 |
第二节 中国损害认定规则之不足及完善 | 第65-80页 |
一、协调《反补贴条例》与《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之规定 | 第66-67页 |
二、我国反补贴法的同类产品认定规则之不足及完善 | 第67-69页 |
三、我国反补贴法的"国内产业"认定规则之不足及完善 | 第69-71页 |
四、我国反补贴法的地区产业例外规则之不足及完善 | 第71-72页 |
五、我国反补贴法的损害形态认定规则之不足及完善 | 第72-77页 |
六、我国反补贴法"不归因"问题规则之不足及完善 | 第77-78页 |
七、损害幅度及从低征税规则之不足及完善 | 第78-80页 |
结语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附录 | 第87-88页 |
后记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