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废水综合处理新工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铜矿山废水来源 | 第12-13页 |
·铜采矿废水来源及特点 | 第12-13页 |
·铜选矿废水来源及特点 | 第13页 |
·铜矿废水治理技术和发展趋势 | 第13-19页 |
·铜矿酸性废水处理技术 | 第14-17页 |
·铜矿选矿废水处理技术 | 第17-19页 |
·传统石灰法(LDS工艺) | 第19页 |
·课题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目标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试验方法及仪器 | 第21-28页 |
·试验对象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药剂的制备 | 第21页 |
·实验室试验 | 第21-22页 |
·小型连续试验 | 第22-23页 |
·水质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pH的测定 | 第23页 |
·金属元素浓度的测定 | 第23页 |
·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 第23-24页 |
·颗粒粒径的测试 | 第24页 |
·Zeta电位的测试 | 第24-25页 |
·试验药剂 | 第25-26页 |
·试验仪器 | 第26-28页 |
第3章 酸碱废水中和沉淀特性试验研究 | 第28-54页 |
·概述 | 第28-29页 |
·石灰分步沉淀和全沉淀曲线 | 第29-30页 |
·中和沉淀pH值的确定 | 第30-32页 |
·酸碱废水最佳配比的确定 | 第32-38页 |
·不加絮凝剂的配比试验研究 | 第33-36页 |
·加絮凝剂沉降的配比试验研究 | 第36-38页 |
·沉淀物返回试验研究 | 第38-43页 |
·加入氢氧化铁的试验研究 | 第38-40页 |
·沉淀物返回试验研究 | 第40-43页 |
·絮凝剂的选择和用量条件试验 | 第43-48页 |
·不同分子量PAM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 第43-44页 |
·絮凝作用影响因素的条件试验研究 | 第44-47页 |
·絮凝剂用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絮凝沉淀后上清液成分分析 | 第48页 |
·氧化法去除化学需氧量(COD)试验研究 | 第48-52页 |
·次氯酸钠氧化试验研究 | 第49-51页 |
·中和—絮凝后废水氧化试验研究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小型连续试验研究 | 第54-62页 |
·试验条件及方法 | 第54-55页 |
·进水量的确定 | 第55-57页 |
·底泥回流比的确定 | 第57-58页 |
·综合优化试验 | 第58-60页 |
·净化后废水的回用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机理探讨 | 第62-70页 |
·沉淀颗粒的Zeta电位分析 | 第62-63页 |
·沉淀物颗粒的粒径分析 | 第63-65页 |
·沉降速率与沉降高度的关系 | 第65-66页 |
·沉降速率与底流浓度模型研究 | 第66-67页 |
·氧化剂氧化作用机理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建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