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园林美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一、选题的理由和意义 | 第13-14页 |
二、论文的创新与难点 | 第14-15页 |
三、论文的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自然"理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第17-46页 |
第一节 哲学基础 | 第18-25页 |
第二节 艺术传统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历史演变 | 第27-34页 |
第四节 "天开"之美 | 第34-46页 |
第二章 "如画"特征:"境仿瀛壶,天然图画" | 第46-97页 |
第一节 《园冶》与造园仿画 | 第46-54页 |
第二节 造园仿画的原因 | 第54-59页 |
第三节 造园与文人画意 | 第59-70页 |
第四节 造园与文人画理 | 第70-85页 |
第五节 造园与文人画境 | 第85-97页 |
第三章 "雅"为格调:"从雅遵时,令人欣赏" | 第97-138页 |
第一节 雅格溯源 | 第97-108页 |
第二节 雅格表现(1) | 第108-123页 |
第三节 雅格表现(2) | 第123-138页 |
第四章 造园精义:"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 第138-158页 |
第一节 巧于因借 | 第138-150页 |
第二节 精在体宜 | 第150-158页 |
结语 | 第158-170页 |
一、历史地位 | 第158-161页 |
二、现代意义 | 第161-170页 |
附录:计成生平与《园冶》的出版、流传 | 第170-179页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第179-186页 |
附图 | 第186-188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88-190页 |
谢辞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