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休闲理念的延安中心城区市民游憩行为模式及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城市游憩系统理论及模式解读 | 第18-30页 |
·城市游憩系统认知 | 第18-21页 |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基本构成 | 第19-20页 |
·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城市游憩活动评介 | 第21-24页 |
·游憩活动类型划分 | 第22页 |
·游憩活动组合模式 | 第22-24页 |
·游憩活动地域配置模式 | 第24页 |
·城市游憩空间模式评介 | 第24-28页 |
·游憩空间 | 第25页 |
·游憩空间演化模式 | 第25-26页 |
·游憩行为空间选择模式 | 第26-27页 |
·游憩者出行空间模式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3 延安中心城区游憩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44页 |
·区域背景分析 | 第30-36页 |
·发展趋势 | 第30-31页 |
·自然本底 | 第31-32页 |
·经济基础 | 第32-34页 |
·社会结构 | 第34-35页 |
·历史脉络 | 第35-36页 |
·发展现状分析 | 第36-42页 |
·游憩设施 | 第37-38页 |
·游憩活动 | 第38-41页 |
·配套设施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延安中心城区市民游憩行为模式及空间特征解析 | 第44-60页 |
·游憩行为影响机制分析 | 第44-52页 |
·收入水平 | 第45-46页 |
·闲暇时间 | 第46-47页 |
·出行距离 | 第47-50页 |
·出游能力 | 第50-51页 |
·设施引力 | 第51-52页 |
·游憩行为特征分析 | 第52-56页 |
·游憩需求特征分析 | 第52-54页 |
·游憩消费行为分析 | 第54-55页 |
·游憩障碍分析 | 第55-56页 |
·游憩活动空间特征分析 | 第56-59页 |
·游憩空间偏好分析 | 第56-58页 |
·游憩设施选择分析 | 第58-59页 |
·游憩流分析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延安中心城区市民游憩空间优化的规划策略 | 第60-76页 |
·目标导向 | 第60-62页 |
·发展定位 | 第60-61页 |
·优化目标 | 第61-62页 |
·发展模式 | 第62-63页 |
·模式选择 | 第62-63页 |
·模式设计 | 第63页 |
·优化措施 | 第63-75页 |
·空间结构 | 第64-66页 |
·功能布局 | 第66-68页 |
·游憩通道 | 第68-70页 |
·景观规划 | 第70-72页 |
·设施支撑 | 第72-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结语 | 第76-78页 |
·主要结论 | 第76页 |
·深化与展望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图表目录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
附录1 (论文调研表) | 第86-88页 |
附录2 (部分典型问卷) | 第88-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