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山隧道超前预报方法综合比选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隧道施工地质预测预报内容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内外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 ·国内外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研究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第2章 隧址区基本地质条件特征 | 第20-29页 |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0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0-29页 |
|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 ·地层岩性 | 第21-22页 |
| ·地质构造 | 第22-26页 |
| ·气象水文 | 第26-27页 |
| ·岩石力学特征 | 第27-28页 |
| ·不良地质 | 第28-29页 |
| 第3章 常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探讨 | 第29-34页 |
| ·地质分析预测法 | 第29-31页 |
| ·地质条件投射分析预报 | 第29页 |
| ·地质素描方法预报 | 第29-30页 |
| ·超前钻探预报 | 第30页 |
| ·超前导洞(导坑)法 | 第30-31页 |
| ·地球物理方法 | 第31-34页 |
| ·TSP预报方法 | 第31页 |
| ·地质雷达方法预报 | 第31-32页 |
| ·瞬变电磁TEM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 第32页 |
| ·声波CT法 | 第32-33页 |
| ·HSP水平声波反射法 | 第33-34页 |
| 第4章 泥巴山隧道模糊综合评判预测方法研究 | 第34-72页 |
| ·模糊综合评判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图 | 第34-35页 |
| ·研究目标 | 第34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34-35页 |
| ·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理论依据 | 第35-39页 |
|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 ·单层次结构模型 | 第36-38页 |
| ·多层次结构模型 | 第38-39页 |
| ·模糊综合预测法 | 第39-42页 |
| ·模糊综合预测基本原理 | 第40页 |
| ·模糊综合预测模型 | 第40-42页 |
| ·模糊综合预测中隶属函数及隶属度确定方法 | 第42页 |
| ·隧道地质病害的模糊综合预测 | 第42-71页 |
| ·隧道围岩分级预测 | 第42-50页 |
| ·岩爆预测 | 第50-58页 |
| ·大变形预测 | 第58-62页 |
| ·隧道围岩塌方预测 | 第62-66页 |
| ·隧道突水突泥预测 | 第66-71页 |
| ·模糊综合评判系统预报结果 | 第71-72页 |
| 第5章 物元分析法系统 | 第72-101页 |
| ·物元分析法系统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图 | 第72-73页 |
| ·物元分析法系统理论依据 | 第73-74页 |
| ·可拓学基本理论 | 第73页 |
| ·物元模型评价过程 | 第73-74页 |
|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 第74页 |
| ·物元分析法预测地质病害 | 第74-100页 |
| ·围岩分级的预测 | 第74-80页 |
| ·岩爆预测 | 第80-85页 |
| ·大变形预测 | 第85-90页 |
| ·塌方预测 | 第90-95页 |
| ·突水突泥预测 | 第95-100页 |
| ·物元分析法系统预报结果 | 第100-101页 |
| 第6章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综合比选 | 第101-106页 |
| ·常规预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预报准确性 | 第101-102页 |
| ·模糊评判方法的先进性和预报准确率 | 第102-103页 |
| ·物元分析法的先进性及预报准确率 | 第103-104页 |
| ·综合比选 | 第104-106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06-108页 |
| ·小结 | 第106-107页 |
| ·、存在问题与建议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9-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