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私法中的识别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国际私法中的识别制度概述 | 第9-20页 |
第一节 识别的概念分析 | 第9-12页 |
一、识别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识别的对象 | 第10-12页 |
第二节 识别依据的冲突 | 第12-14页 |
一、概述 | 第12页 |
二、识别冲突的含义 | 第12-13页 |
三、识别冲突产生的原因 | 第13-14页 |
第三节 识别依据的理论纷争 | 第14-20页 |
一、传统学说 | 第14-17页 |
二、理论新发展 | 第17-19页 |
三、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涉外民商事诉讼不同阶段的识别 | 第20-29页 |
第一节 确立管辖权阶段的识别 | 第20-22页 |
一、对案由的识别 | 第21页 |
二、对案件涉外性的识别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法律适用阶段的识别 | 第22-26页 |
一、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的识别 | 第22-24页 |
二、实体问题具体属性的识别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判决承认与执行阶段的识别 | 第26-29页 |
一、外国法院对争议是否具有管辖权的识别 | 第26-27页 |
二、涉案的部分法律事实或法律问题的识别 | 第27-28页 |
三、外国判决是否违反本国公共秩序的识别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识别误差 | 第29-36页 |
第一节 识别误差的产生 | 第29-32页 |
一、识别误差概述 | 第29-30页 |
二、识别误差产生的原因 | 第30-32页 |
第二节 识别误差与识别错误的比较分析 | 第32-34页 |
一、识别错误的概念 | 第32页 |
二、识别误差与识别错误的区别 | 第32-34页 |
第三节 识别误差引起的问题及解决 | 第34-36页 |
一、识别误差与管辖权 | 第34-35页 |
二、识别误差与程序正义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我国关于识别制度的立法与实践 | 第36-46页 |
第一节 我国识别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6-38页 |
一、立法情况概述 | 第36-37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第九编之评析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我国有关识别制度的司法实践 | 第38-43页 |
一、涉外违约与侵权责任竞合案件的识别 | 第39-40页 |
二、涉外物权与债权竞合案件的识别 | 第40-41页 |
三、非竞合案件的识别 | 第41-42页 |
四、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识别制度立法与实践的建议 | 第43-46页 |
一、国际上主要国家的立法模式 | 第43-44页 |
二、完善我国识别制度立法的建议 | 第44-45页 |
三、完善我国相关司法实践的建议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