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课题背景 | 第8页 |
·污染物的危害 | 第8-10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水质和泥质的评价方法 | 第10-11页 |
·水质模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 第11-12页 |
·Surfer软件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北塘排污河水质污染特征测量与分析 | 第16-29页 |
·北塘排污河的概况 | 第16页 |
·排污河段水质的监测方法 | 第16-19页 |
·排污河采样监测断面的选择 | 第16-18页 |
·监测污染物的选择 | 第18页 |
·指标的监测方法 | 第18页 |
·采样频次 | 第18-19页 |
·采样方法和样品储存 | 第19页 |
·排污河水质监测结果和污染分析 | 第19-20页 |
·水质评价方法 | 第20-25页 |
·非线性模糊矩阵合成算子的介绍 | 第20-21页 |
·非线性模糊矩阵合成算子的算法 | 第21-22页 |
·排污河段水质污染特征分析 | 第22-25页 |
·主要排污口监测结果及重点污染源确定 | 第25-26页 |
·重点污染源及附近水质污染状况 | 第26-27页 |
·重点污染源基本排放情况 | 第26页 |
·重点污染源及附近的水质监测和结果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北塘排污河底泥污染特征测量与分析 | 第29-55页 |
·排污河段泥质的监测方法 | 第29页 |
·排污河段泥质监测结果和污染分析 | 第29-30页 |
·底泥中重金属的评价方法 | 第30-34页 |
·三层底泥的评价结果 | 第31-33页 |
·底泥评价结果的分析 | 第33页 |
·重金属的对照分析 | 第33-34页 |
·重点污染源及附近底泥污染状况 | 第34-54页 |
·重点污染源及附近底泥监测和结果 | 第34页 |
·重金属总量监测结果的分析 | 第34-40页 |
·重金属各形态的分析 | 第4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重点污染源及附近水体的水质模拟 | 第55-64页 |
·水质污染模型 | 第55-57页 |
·污染带的定义 | 第55页 |
·河流污染带预测模型 | 第55-57页 |
·重点污染源及附近水质的污染模型 | 第57-62页 |
·重点污染源及附近水体的水质模型 | 第57-61页 |
·重点污染源及附近水体的污染带分析 | 第61-62页 |
·重点污染源的排放限制 | 第62-63页 |
·污染源限排措施 | 第62页 |
·重点污染源限制排放量的计算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基于Surfer软件的底泥中重金属总量计算 | 第64-72页 |
·底泥治理的必要性及处理方法 | 第64-65页 |
·排污河道底泥治理的必要性 | 第64页 |
·排污河道底泥的处理方法 | 第64-65页 |
·Surfer软件简介 | 第65-66页 |
·Surfer软件的功能 | 第65页 |
·Surfer软件利用的插值方法 | 第65-66页 |
·Surfer软件在计算中的功能 | 第66页 |
·Surfer软件分析各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 | 第66-71页 |
·重金属总量的计算 | 第67-69页 |
·重金属易对动植物有害形态的总量计算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创新点 | 第73页 |
·不足和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