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影响研究与实证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绪论 | 第14-23页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创新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 第20-21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21页 |
·本文的研究重点与结构框架 | 第21-23页 |
2. 电子货币理论概述 | 第23-38页 |
·货币形态的发展 | 第23-24页 |
·货币形态的演变 | 第23页 |
·电子货币阶段 | 第23-24页 |
·电子货币的定义 | 第24-26页 |
·电子货币定义的文献综述 | 第24-26页 |
·电子货币的定义 | 第26页 |
·电子货币的特性 | 第26-28页 |
·电子货币的基本特点 | 第26-27页 |
·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的区别 | 第27-28页 |
·电子货币分类和界定 | 第28-32页 |
·电子货币的分类 | 第28-31页 |
·本文所研究的电子货币的界定 | 第31-32页 |
·银行卡产业的国内发展现状 | 第32-37页 |
·我国银行卡的发卡量和发卡结构 | 第32-34页 |
·我国银行卡的交易规模 | 第34-36页 |
·我国银行卡的用卡环境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3.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影响理论分析 | 第38-56页 |
·理论分析的思路 | 第38-39页 |
·电子货币的需求 | 第39-43页 |
·电子货币的市场接受过程分析 | 第39-40页 |
·基于商家和消费者的电子货币支付博弈模型 | 第40-43页 |
·我国货币乘数的理论模型 | 第43-45页 |
·货币乘数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 第43-45页 |
·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 | 第45页 |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分析 | 第45-53页 |
·电子货币作用于通货存款比率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 | 第45-48页 |
·电子货币作用于总准备金比率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 | 第48-51页 |
·电子货币作用于定期存款比率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 | 第51-53页 |
·电子货币的现金存款替代效应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4.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影响实证分析 | 第56-74页 |
·实证分析的思路 | 第57页 |
·模型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的说明 | 第57-62页 |
·模型变量选择 | 第57-59页 |
·模型样本数据的说明 | 第59-60页 |
·电子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势分析 | 第60-62页 |
·实证分析过程 | 第62-71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62-66页 |
·协整检验过程 | 第66-69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69-71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71-74页 |
5.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74-80页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74-77页 |
·电子货币还不是真正的货币 | 第74-75页 |
·按照发行主体对电子货币分类 | 第75页 |
·"商家-消费者电子货币支付"博弈的纳什均衡 | 第75页 |
·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k、r_d、r_e和t | 第75-76页 |
·电子货币对我国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 | 第76页 |
·电子货币的发展增强了我国货币乘数的内生性 | 第76-77页 |
·电子货币出现后对我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建议 | 第77-80页 |
·大力发展电子货币 | 第78-79页 |
·加强对电子货币的监管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附录 | 第83-87页 |
后记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