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超级女声》的火爆与其存在的合理性 | 第7-8页 |
·《超级女声》不同于传统节目的特征 | 第8-11页 |
·学术界对“超女”成功原因的各种分析 | 第8-9页 |
·“超女”的平民化特征 | 第9-10页 |
·对“审丑”现象的关注 | 第10页 |
·学术界对“审丑”研究的基本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从典型的“超女”谈起 | 第13-24页 |
·《超级女声》与其他选秀类节目的对比 | 第14页 |
·《超级女声》成功的特色 | 第14-22页 |
·独特的海选方式 | 第15-17页 |
·选手给节目提供了丰富的表演素材 | 第17-19页 |
·观众引发火爆收视 | 第19-22页 |
·大众对平民偶像的追求 | 第22页 |
·“速食”时代大众需要快速的造星神话 | 第22-23页 |
·“审丑”满足了大众的戏谑与猎奇心理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审丑”打响《超级女声》第一炮—美与丑的对比和转换 | 第24-32页 |
·什么是美 | 第24-25页 |
·美的定义 | 第24-25页 |
·美与审美 | 第25页 |
·什么是丑 | 第25-27页 |
·丑的定义 | 第25-27页 |
·丑的审美价值 | 第27页 |
·《超级女声》是如何在“丑”的表象下具有“美”的真谛的 | 第27-32页 |
·现实中的丑经过艺术处理可以使人获得快感 | 第28-29页 |
·丑作为陪衬可以使美愈加丰富多彩 | 第29-30页 |
·形式的丑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丑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审丑”表象下的媒体节目形态 | 第32-35页 |
·媒体对海选“审丑”的主动寻求 | 第32-33页 |
·向审美的逐渐靠拢 | 第33页 |
·审丑的策略与审美的实质 | 第33-35页 |
第五章 “审丑”表象下隐藏的媒介经济学 | 第35-46页 |
·社会转型期下媒介对娱乐精神的追求 | 第35-36页 |
·大众娱乐中媒介与娱乐的结合 | 第35页 |
·娱乐产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 第35-36页 |
·媒介价值观—传媒影响力 | 第36-38页 |
·传媒影响力与商业利益的紧密联系 | 第38-42页 |
·娱乐产业价值链:品牌延伸经济 | 第42-46页 |
·市场化运作 | 第43页 |
·创新娱乐产业价值链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