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高P50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缩略语表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30页
 前言第10页
 1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结构与功能第10-17页
   ·血红蛋白的结构第11-13页
   ·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第13-14页
   ·血红蛋白的调控机制第14-16页
     ·H~+和CO_2对氧亲和力的影响——Bollr效应第14-15页
     ·2,3-DPG对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影响第15-16页
     ·Cl~-对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影响第16页
   ·血红蛋白直接作为血液代用品的缺陷第16-17页
 2 氧载体的分类及其功能第17-21页
   ·氟碳化合物氧载体(PFCs)第17-18页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HBOCs)第18-21页
     ·聚合血红蛋白第19-20页
     ·表面修饰血红蛋白第20页
     ·分子内交联血红蛋白第20页
     ·重组人血红蛋白第20-21页
     ·微囊化的血红蛋白第21页
 3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第21-30页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历史背景第21-22页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引起血管收缩的理论分析第22-26页
     ·NO的生物学效应第22-23页
     ·HBOCs引起血管收缩的理论分析第23-26页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临床应用第26-30页
     ·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第26-27页
     ·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第27-28页
     ·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第28页
     ·在其它领域的作用第28-30页
第二章 棉籽糖聚合血红蛋白条件优化研究第30-47页
 引言第30-31页
 1 材料及方法第31-34页
   ·材料第31页
     ·主要试剂第31页
     ·主要仪器第31页
   ·方法第31-34页
     ·新鲜血液的采集第31页
     ·血红蛋白的纯化第31-32页
       ·红细胞的洗涤第31页
       ·血红蛋白的释放第31页
       ·血红蛋白的纯化第31-32页
     ·氧化棉籽糖聚合血红蛋白第32-34页
       ·棉籽糖聚合血红蛋白原理第32-33页
       ·脱氧血红蛋白的制备第33页
       ·开环棉籽糖的制备第33页
       ·o-raffinose交联血红蛋白第33-34页
     ·棉籽糖聚合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检测第34页
       ·SEC-多角度激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检测分子量第34页
       ·氧平衡曲线测定第34页
       ·氧化特性分析第34页
 2 棉籽糖聚合血红蛋白实验优化结果第34-45页
   ·棉籽糖氧化时间的优化第34-36页
   ·温度对血红蛋白聚合的影响第36-38页
   ·o-raffinose与血红蛋白比例及反应终浓度对聚合的影响第38-41页
   ·实验稳定性研究第41-42页
   ·氧亲和力第42-43页
   ·协同效应第43-45页
   ·其他第45页
 3 讨论第45-47页
第三章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生物学效应的初步研究第47-54页
 引言第47页
 1 材料及方法第47-49页
   ·材料第47-48页
     ·实验动物第47-48页
     ·主要试剂第48页
     ·主要仪器第48页
   ·方法第48-49页
     ·高P_(50)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的制备第48页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理化性质及各参数的检测方法第48-49页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平均分子量测定第48页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浓度及MetHb含量测定第48页
       ·氧亲和力及Hill系数检测第48页
       ·渗透压测定第48-49页
     ·动物实验方法第49页
 2 结果第49-52页
   ·血红蛋白类氧载体理化性质及各参数第49-51页
   ·大鼠换血实验第51-52页
     ·聚合血红蛋白的释氧能力第51页
     ·维持生命体征的效力第51-52页
 3 讨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糖类相关基因芯片的设计与制备
下一篇:一种利用基因表达变化检测鉴别抑菌物质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