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概述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 第11-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关键技术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腐蚀寿命预测技术概述 | 第13-27页 |
| ·埋地长输管线的特点 | 第13-14页 |
| ·长输管线腐蚀类型 | 第14-15页 |
| ·孔蚀 | 第14页 |
| ·缝隙腐蚀 | 第14页 |
| ·电偶腐蚀 | 第14页 |
| ·应力腐蚀 | 第14-15页 |
| ·长输管线的腐蚀因素分析 | 第15-19页 |
| ·环境因素 | 第15-18页 |
| ·结构因素 | 第18-19页 |
| ·现有的主要剩余强度、剩余寿命评价方法 | 第19-21页 |
| ·ASME/ANSI B31G 准则及其优缺点 | 第19-20页 |
| ·API 579 准则 | 第20-21页 |
| ·腐蚀管道评估的推荐作法(SY/T10048-2003) | 第21页 |
| ·B31G 及AP1579 的保守性和误差性 | 第21-23页 |
| ·管道穿越的实际工况 | 第21-22页 |
| ·实际工作载荷 | 第22页 |
| ·实际工作应力 | 第22-23页 |
| ·腐蚀剩余寿命预测的原则 | 第23页 |
| ·腐蚀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种类 | 第23-24页 |
| ·腐蚀剩余寿命的预测程序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管道最大允许腐蚀深度的确定 | 第27-35页 |
| ·长输管线沿线内压分布 | 第27-29页 |
| ·摩阻损失 | 第27-28页 |
| ·沿线内压分布 | 第28-29页 |
| ·最大允许腐蚀深度模型 | 第29-35页 |
| ·腐蚀缺陷管道的爆破压力 | 第29页 |
| ·最大允许腐蚀深度的确定 | 第29-35页 |
| 第四章 腐蚀速率的电化学模型 | 第35-47页 |
| ·主要腐蚀缺陷形态 | 第35页 |
| ·电化学腐蚀的等效电路模型 | 第35-37页 |
| ·均匀腐蚀的腐蚀速率模型 | 第37-39页 |
| ·均匀腐蚀缺陷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 ·均匀腐蚀速率的确定 | 第38-39页 |
| ·溃疡腐蚀的腐蚀速率模型 | 第39-42页 |
| ·溃疡腐蚀缺陷模型的建立 | 第39-42页 |
| ·溃疡腐蚀速率的确定 | 第42页 |
| ·点腐蚀缺陷的腐蚀速率模型 | 第42-45页 |
| ·点腐蚀缺陷模型的建立 | 第42-44页 |
| ·点腐蚀缺陷速率的确定 | 第44-45页 |
| ·三种腐蚀形态的腐蚀速率对比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腐蚀管线剩余寿命预测技术 | 第47-69页 |
| ·管线腐蚀缺陷参数的确定 | 第47-53页 |
| ·腐蚀缺陷的长度与深度的确定 | 第47-49页 |
| ·腐蚀区面积的计算 | 第49-51页 |
| ·腐蚀缺陷特征参数的测定 | 第51-52页 |
| ·电化学腐蚀相关参数的确定 | 第52-53页 |
| ·腐蚀缺陷尺寸的校核 | 第53-60页 |
| ·缺陷深度的校核 | 第53-55页 |
| ·缺陷轴向尺寸的校核 | 第55-58页 |
| ·缺陷环向尺寸的校核 | 第58-60页 |
| ·均匀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第60-63页 |
| ·均匀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第60-62页 |
| ·算例 | 第62-63页 |
| ·溃疡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第63-67页 |
| ·溃疡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第63-65页 |
| ·算例 | 第65-67页 |
| ·点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第67-69页 |
| ·点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第67页 |
| ·算例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