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引言 | 第7-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理论意义 | 第7-8页 |
| ·实践意义 | 第8页 |
| ·研究范围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9-14页 |
| ·国外道路植物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2页 |
| ·国内道路植物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 第12-14页 |
| ·小结 | 第14页 |
| ·区域概况 | 第14-18页 |
| ·天津的自然条件 | 第14-15页 |
| ·天津的历史人文条件 | 第15-16页 |
| ·天津的城市道路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 2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概述 | 第18-33页 |
| ·城市道路绿地的概念 | 第18-19页 |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 | 第19页 |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功能和作用 | 第19-21页 |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功能 | 第19-20页 |
| ·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的作用 | 第20-21页 |
| ·城市道路的功能、类型和断面布置形式 | 第21-25页 |
| ·城市道路的功能 | 第21-22页 |
| ·我国城市道路的类型 | 第22-23页 |
| ·道路的断面形式 | 第23-25页 |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配置方法及其特性 | 第25-28页 |
| ·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的配置方法 | 第25-27页 |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特性 | 第27-28页 |
|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认知 | 第28-33页 |
| ·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系统观 | 第28-29页 |
| ·道路植物景观的序列性 | 第29-31页 |
| ·道路植物景观的综合性 | 第31页 |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 第31-33页 |
| 3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空间分析 | 第33-49页 |
|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和原则 | 第33-38页 |
|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空间营造 | 第33-35页 |
| ·天津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种植原则 | 第35-38页 |
|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基本元素 | 第38-40页 |
| ·乔灌木 | 第38页 |
| ·藤本植物 | 第38-39页 |
| ·竹类 | 第39页 |
| ·花卉 | 第39-40页 |
| ·草坪和地被植物 | 第40页 |
| ·植物景观与其它景观要素的组合 | 第40-43页 |
| ·园林植物与景观建筑的组合 | 第41页 |
| ·园林植物与山石水体的组合 | 第41-42页 |
| ·园林植物与园路的组合 | 第42-43页 |
| ·天津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的形态 | 第43-44页 |
| ·自然式 | 第43页 |
| ·规则式 | 第43-44页 |
| ·混合式 | 第44页 |
| ·天津城市道路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性格 | 第44-49页 |
| ·动态空间 | 第44-46页 |
| ·静态空间 | 第46-49页 |
| 4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结果 | 第49-93页 |
| ·天津中环线道路植物景观分析 | 第49-60页 |
| ·行道树设计 | 第49-51页 |
| ·分车绿带设计 | 第51-53页 |
| ·路侧绿地 | 第53-60页 |
| ·天津快速路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 第60-66页 |
| ·道路绿地设计 | 第61-63页 |
| ·立交桥绿地植物景观-以志诚道立交桥为例 | 第63-66页 |
| ·天津友谊南路道路植物景观分析 | 第66-70页 |
| ·中央分车带植物景观 | 第66-67页 |
| ·道路两侧绿带设计 | 第67-70页 |
| ·小结 | 第70页 |
| ·天津"五大道"风貌保护区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分析 | 第70-78页 |
| ·"五大道"地区背景概述 | 第70页 |
| ·"五大道"保护区的道路绿地景观特色 | 第70-78页 |
| ·小结 | 第78-87页 |
| ·天津城市道路植物选用分析 | 第78页 |
| ·对天津城市道路常见灌木观赏性的分析评价 | 第78-80页 |
|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构成 | 第80-82页 |
| ·天津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种植结构分析 | 第82-84页 |
| ·天津城市道路耐盐碱植物统计分析 | 第84-87页 |
|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87-93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87-88页 |
| ·创建生态节约型城市道路植物景观对策研究 | 第88-93页 |
| 5 结语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 个人简介 | 第97-98页 |
| 导师简介 | 第98-99页 |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