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大规模流媒体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现有大规模流媒体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课题背景 | 第13-14页 |
·本文工作 | 第14-15页 |
·论文组织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大模型流媒体的安全可扩展技术 | 第17-33页 |
·基于IP 组播的流媒体方案 | 第17-19页 |
·基于P2P 技术的流媒体方案 | 第19-27页 |
·单发送多接收端方式(应用层组播协议) | 第21-24页 |
·多发送端单接收端方式 | 第24-26页 |
·多发送端多接收端方式 | 第26-27页 |
·P2P 与CDN 的结合 | 第27-28页 |
·SecureStreaming 的性能考量 | 第28-32页 |
·服务质量和可扩展性 | 第30页 |
·安全性 | 第30-31页 |
·异构性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SecureStreaming 的安全可扩展体系结构 | 第33-51页 |
·透明下载系统的安全可扩展问题 | 第33-37页 |
·透明下载的体系结构 | 第33-34页 |
·透明下载的CDN 支撑系统 | 第34-35页 |
·透明下载的M-M P2P 数据传输 | 第35-36页 |
·透明下载系统的可扩展问题 | 第36-37页 |
·透明下载系统的安全问题 | 第37页 |
·安全可扩展体系结构概述 | 第37-39页 |
·对透明下载的改动 | 第37页 |
·安全可扩展体系结构 | 第37-39页 |
·分层数据传输架构 | 第39-46页 |
·SecureStreaming 的分层数据传输模式 | 第39-41页 |
·基本层的S-M P2P 层次结构 | 第41-43页 |
·基本层的安全管理 | 第43-45页 |
·增强层的M-M P2P 管理 | 第45-46页 |
·SecureStreaming 的分层视频编码技术 PFGS | 第46-50页 |
·视频编码技术概述 | 第46-48页 |
·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FGS | 第48页 |
·基于宏块的渐进精细可伸缩视频编码FPGS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用户认证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65页 |
·相关技术 | 第51-53页 |
·P2P 系统中的用户认证 | 第51页 |
·群通信中的密钥管理 | 第51-52页 |
·一路哈希函数 | 第52页 |
·数字签名 | 第52页 |
·非对称加密算法 | 第52-53页 |
·安全通道 | 第53页 |
·用户认证方案的设计 | 第53-56页 |
·方案概述 | 第53-54页 |
·证书生成 | 第54-55页 |
·证书更新 | 第55页 |
·证书注销 | 第55-56页 |
·证书审核 | 第56页 |
·认证服务器的实现 | 第56-62页 |
·服务器模式 | 第57-58页 |
·关键数据表 | 第58-60页 |
·公私密钥对的生成与维护 | 第60-61页 |
·数字签名的实现 | 第61页 |
·CRL 的维护 | 第61-62页 |
·客户端认证模块的实现 | 第62-64页 |
·安全通道的建立与维护 | 第62页 |
·证书审核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本层的安全管理方案 | 第65-77页 |
·安全管理方案概述 | 第65-67页 |
·方案概述 | 第65-66页 |
·群密钥管理 | 第66-67页 |
·数据嵌入 | 第67页 |
·选择加密 | 第67页 |
·密钥管理模型 | 第67-71页 |
·客户端加入操作 | 第68-69页 |
·客户端离开操作 | 第69-71页 |
·密钥嵌入模型 | 第71-72页 |
·加密模型 | 第72-75页 |
·第一级:DC 组件加密 | 第73-74页 |
·第二级:动态向量加密 | 第74-75页 |
·协议栈与系统部署 | 第75-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测试与性能评估 | 第77-83页 |
·模拟测试环境的搭建 | 第77页 |
·单项性能测试 | 第77-79页 |
·PFGS 编码效率测试 | 第77-78页 |
·加密计算开销 | 第78页 |
·系统参数 | 第78-79页 |
·目标性能评估 | 第79-82页 |
·服务质量 | 第79页 |
·可扩展性分析 | 第79-81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81页 |
·安全开销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