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流量可控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P2P 概述 | 第14-19页 |
·P2P 定义 | 第14页 |
·P2P 的发展 | 第14-17页 |
·P2P 的特点 | 第17页 |
·P2P 技术的应用 | 第17-18页 |
·P2P 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Jpcap 和 WinPcap | 第19-29页 |
·网络数据包捕获工具 Jpcap | 第19-25页 |
·Jpcap 简介 | 第19页 |
·Jpcap 运行与开发环境 | 第19-20页 |
·Jpcap 的类库结构 | 第20-25页 |
·WinPcap | 第25-28页 |
·带内核驱动模式的WinPcap 及其功能 | 第25-26页 |
·WinPcap 体系结构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深度包检测技术 | 第29-34页 |
·概述 | 第29-30页 |
·DPI 技术国内外的发展 | 第30-31页 |
·关键字 | 第31-32页 |
·常见P2P 签名 | 第32-33页 |
·BitTorrent | 第32页 |
·PPLive | 第32页 |
·Banacast | 第32-33页 |
·UUSee | 第33页 |
·签名特征库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字符串模式匹配算法 | 第34-47页 |
·概述 | 第34页 |
·单模式匹配算法 | 第34-36页 |
·BM 算法 | 第34-35页 |
·KMP 算法 | 第35-36页 |
·多模式匹配算法 | 第36-45页 |
·AC 算法 | 第36-39页 |
·WM 算法 | 第39-41页 |
·MWM 算法原理 | 第41-45页 |
·MWM 算法与AC、BM 算法的比较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签名特征串的提取 | 第47-52页 |
·基本思想 | 第47页 |
·算法描述 | 第47-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七章 P2P 流量识别 | 第52-59页 |
·系统的需求 | 第52-53页 |
·top10 的统计 | 第53-54页 |
·新特征的应用 | 第54-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