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周期性数据收集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6-21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16-19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 第19-21页 |
·主要工作与贡献 | 第21-22页 |
·本文结构与安排 | 第22-24页 |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综述 | 第24-34页 |
·数据收集问题概述 | 第24-27页 |
·数据收集问题定义 | 第24页 |
·数据收集与数据压缩融合 | 第24-25页 |
·数据收集与路由 | 第25页 |
·数据收集方式分类 | 第25-26页 |
·数据收集协议的目标和性能评价 | 第26-27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周期性数据收集研究现状 | 第27-31页 |
·分簇收集协议 | 第27-29页 |
·链式收集协议 | 第29-30页 |
·树型收集协议 | 第30-31页 |
·数据收集研究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均衡路由与数据收集 | 第34-58页 |
·能量均衡问题概述 | 第34-45页 |
·能耗与能量均衡性分析 | 第34-41页 |
·物理层能效分析 | 第35-36页 |
·MAC层的节能机制 | 第36-38页 |
·网络结构对能效的影响 | 第38-41页 |
·路由协议与能量均衡 | 第41页 |
·能耗不均衡的原因分析总结 | 第41-43页 |
·节点分布随机性 | 第41-42页 |
·基站数目和位置 | 第42页 |
·检测信息的不规则性 | 第42页 |
·网络流量的单一性 | 第42-43页 |
·协议机制的影响 | 第43页 |
·能量均衡问题对策 | 第43-45页 |
·能量均衡的数据收集协议LDEERS | 第45-56页 |
·相关研究工作 | 第45-47页 |
·系统模型与相关定义 | 第47-49页 |
·网络模型 | 第47页 |
·能耗模型 | 第47-48页 |
·能量均衡性衡量 | 第48页 |
·网络生命期 | 第48-49页 |
·选路权重 | 第49页 |
·时延模型 | 第49页 |
·能量均衡协议LDEERS机制描述 | 第49-52页 |
·快速建立阶段 | 第49-50页 |
·拓扑调整阶段 | 第50页 |
·数据收集阶段 | 第50-52页 |
·性能分析 | 第52-54页 |
·仿真实验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效时延平衡数据收集 | 第58-74页 |
·问题概述 | 第58-60页 |
·相关工作 | 第60-61页 |
·系统模型 | 第61-62页 |
·网络模型 | 第61-62页 |
·能耗模型 | 第62页 |
·汇聚时延 | 第62页 |
·EEDBDG协议描述 | 第62-66页 |
·时延最优算法EEDBDG-D | 第62-64页 |
·初始建立阶段 | 第62-63页 |
·数据收集阶段 | 第63-64页 |
·能效最优算法EEDBDG-E | 第64-65页 |
·初始建立阶段 | 第64页 |
·数据收集阶段 | 第64-65页 |
·能效时延平衡算法EEDBDG-M | 第65-66页 |
·性能分析 | 第66-67页 |
·仿真实验 | 第67-71页 |
·实验方法及参数 | 第67-6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71页 |
·安全保证机制探讨 | 第71-73页 |
·节点密钥共享方案 | 第72页 |
·节点认证实现 | 第72页 |
·恶意节点防范 | 第72页 |
·安全性能分析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基于数据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 | 第74-92页 |
·问题描述 | 第74-77页 |
·相关研究工作 | 第77-79页 |
·LEACH | 第77页 |
·HEED | 第77-79页 |
·系统模型与相关定义 | 第79-80页 |
·网络模型 | 第79页 |
·能耗模型 | 第79页 |
·数据融合模型 | 第79-80页 |
·DACDG机制描述 | 第80-83页 |
·成簇算法 | 第80-82页 |
·簇内与簇外通信 | 第82-83页 |
·性能分析 | 第83-84页 |
·仿真实验 | 第84-89页 |
·实验方法及参数 | 第84-85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85-89页 |
·一般性实验性能 | 第85-87页 |
·参数改变实验 | 第87-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2页 |
第6章 数据收集协议实现与性能验证 | 第92-104页 |
·实验系统组成 | 第92页 |
·协议栈介绍 | 第92-94页 |
·协议栈架构和特点 | 第92-94页 |
·协议栈与Internet的互联 | 第94页 |
·数据收集协议实现 | 第94-95页 |
·数据收集中的可靠性通信与组网 | 第95-99页 |
·通信可靠性面临的主要挑战 | 第95-96页 |
·准可靠通信区 | 第96-97页 |
·可靠性组网策略 | 第97-98页 |
·可靠性组网策略性能评价 | 第98-99页 |
·测试结果 | 第99-101页 |
·协议栈测试结果 | 第99-100页 |
·网络建立 | 第99页 |
·传输及路由 | 第99-100页 |
·数据收集性能测试结果 | 第100-101页 |
·数据汇聚时延 | 第100-101页 |
·能效性能 | 第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4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104-110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成果 | 第104-106页 |
·提出了能量均衡的数据收集协议 | 第104-105页 |
·提出了能效与时延平衡的数据收集机制 | 第105页 |
·提出了基于数据感知的分簇数据收集协议 | 第105页 |
·设计实验系统验证了协议性能 | 第105-106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106-110页 |
·网络规模增大的影响 | 第106页 |
·节点位置与间距的取得 | 第106-107页 |
·网络时间同步问题 | 第107页 |
·网络安全性问题 | 第107页 |
·实验床搭建 | 第107页 |
·WSN的应用推广 | 第107-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致谢 | 第118-12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0-12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