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8页 |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0-12页 |
·小尺寸效应 | 第10页 |
·表面效应 | 第10-11页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1页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1-12页 |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修饰及应用 | 第12-18页 |
·磁性纳米粒子的磁学性质 | 第12-14页 |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4-16页 |
·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 | 第16页 |
·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16-18页 |
·金纳米棒的制备修饰及应用 | 第18-25页 |
·金纳米棒的光学性质 | 第18-19页 |
·金纳米棒的制备 | 第19-21页 |
·金纳米棒的修饰 | 第21-23页 |
·金纳米棒的应用 | 第23-25页 |
·本课题主要构想及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2 聚丙烯酸包被四氧化三铁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28-36页 |
·引言 | 第28页 |
·实验部分 | 第28-29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PAA@ Fe_3O_4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铁盐比例(Fe~(2+)/Fe~(3+))对Fe_3O_4 的影响 | 第29-30页 |
·NaOH 用量对Fe_3O_4 的影响 | 第30页 |
·稀酸处理对Fe_3O_4 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丙烯酸用量与稀碱处理对PAA@ Fe_3O_4 的影响 | 第31-32页 |
·纳米粒子的微观形貌及浓度估算 | 第32页 |
·PAA@ Fe_3O_4 纳米粒子结晶性 | 第32-33页 |
·Fe_3O_4 与 PAA@Fe_3O_4 紫外-可见光及红外光谱图 | 第33-35页 |
·热重分析( TGA)及磁性能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基于 PAA@ Fe_3O_4 复合纳米粒子的 SDS 分析测定 | 第36-44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7页 |
·PAA@ Fe_3O_4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7页 |
·SDS 的检测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MB、PAA@ Fe_3O_4、SDS 反应的分析研究 | 第38-39页 |
·MB、PAA@ Fe_3O_4 用量的影响 | 第39页 |
·pH、盐度用量影响 | 第39-40页 |
·干扰实验 | 第40-41页 |
·SDS 检测 | 第41-42页 |
·水样的测定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基于原位生长的金纳米棒制备方法 | 第44-54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45页 |
·金纳米棒的制备 | 第45-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2页 |
·反应时间对金纳米棒合成的影响 | 第46页 |
·温度对金纳米棒的合成的影响 | 第46-47页 |
·CTAB 用量对金纳米棒合成的影响 | 第47-48页 |
·HAuCl_4 用量对金纳米棒合成的影响 | 第48-49页 |
·AA 用量对金纳米棒合成的影响 | 第49-50页 |
·AgNO_3 用量对金纳米棒合成的影响 | 第50-51页 |
·NaBH4 用量对金纳米棒合成的影响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基于金纳米棒传感器的 Hg~(2+)分析测定 | 第54-60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5页 |
·glod nanorods 的制备 | 第55页 |
·Hg~(2+)的测定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6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硼氢化钠浓度及金纳米棒用量的影响 | 第57页 |
·干扰实验 | 第57-59页 |
·Hg~(2+)检测 | 第59页 |
·水样的测定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6 结语与展望 | 第60-64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展望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附录 | 第76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