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课题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13页 |
| 2 高强度抗震钢筋的发展及特点 | 第13-23页 |
| ·高强度抗震钢筋的发展 | 第13-15页 |
| ·高强度抗震钢筋的成分特点及生产工艺特点 | 第15-23页 |
| ·微合金化化钢筋高强度抗震钢筋 | 第15-17页 |
| ·余热处理抗震钢筋 | 第17-18页 |
| ·超细晶钢筋 | 第18-23页 |
| 3 钢筋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23-29页 |
| ·应变时效敏感性 | 第23-24页 |
| ·韧脆转变温度 | 第24页 |
| ·焊接性能 | 第24-25页 |
| ·低碳合金钢焊缝金属显微组织 | 第24页 |
| ·合金元素对焊缝组织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强度与塑性配合 | 第25-26页 |
| ·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 | 第26-29页 |
| 4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9-32页 |
| ·微合金化HRB400 钢筋和余热处理HRB400 钢筋化学成分 | 第29-30页 |
| ·微合金化钢筋和余热处理钢筋的轧制工艺。 | 第30-32页 |
| ·试验方法 | 第32-37页 |
| ·拉伸试验 | 第32-33页 |
| ·钢筋应变时效敏感性 | 第33页 |
| ·钢筋的焊接试验 | 第33页 |
| ·钢筋的冲击试验 | 第33-34页 |
| ·钢筋高应变低周疲劳试验 | 第34-35页 |
| ·金相分析 | 第35页 |
| ·扫描电镜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 | 第35页 |
| ·显微维氏硬度试验 | 第35-37页 |
| 5 试验结果 | 第37-61页 |
| ·钒微合金化热轧态钢筋试验结果 | 第37-50页 |
| ·钒微合金化热轧态钢筋拉伸结果 | 第37-38页 |
| ·钒微合金化应变时效态钢筋拉伸结果 | 第38-39页 |
| ·钒微合金化闪光对焊钢筋试验拉伸结果 | 第39-40页 |
| ·钒微合金化钢筋冲击试验结果 | 第40页 |
| ·钒微合金化钢筋高应变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 第40-50页 |
| ·轧后余热处理热轧态钢筋试验结果 | 第50-61页 |
| ·轧后余热处理热轧态钢筋拉伸结果 | 第50-51页 |
| ·轧后余热处理应变时效态钢筋拉伸结果 | 第51-52页 |
| ·轧后余热处理闪光对焊钢筋试验拉伸结果 | 第52页 |
| ·轧后余热处理钢筋冲击试验结果 | 第52-53页 |
| ·轧后余热处理钢筋高应变低周疲劳试验结果 | 第53-61页 |
| 6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1-85页 |
| ·强度与塑性配合 | 第61-70页 |
| ·钢筋强度与塑性 | 第61-63页 |
| ·钢筋的横截面硬度 | 第63-65页 |
| ·金相组织观察 | 第65-70页 |
| ·应变时效敏感性 | 第70-71页 |
| ·可焊性 | 第71-75页 |
| ·焊接样宏观分析 | 第71-72页 |
| ·焊接接头金相及显微硬度分析 | 第72-75页 |
| ·韧脆转变温度 | 第75-78页 |
| ·冲击试验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 ·冲击断口分析 | 第76-78页 |
| ·高应变低周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 第78-85页 |
| ·疲劳失效分析 | 第78-81页 |
| ·低周疲劳断口分析 | 第81-85页 |
| 7 HRB400 微合金化与余热处理抗震钢筋的综合抗震性能分析 | 第85-89页 |
| ·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 | 第85-86页 |
| ·应变时效敏感性 | 第86页 |
| ·韧脆转变温度 | 第86页 |
| ·焊接性能 | 第86-87页 |
| ·强度与塑性的配合 | 第87-89页 |
| 8 结论 | 第89-91页 |
| 致谢 | 第91-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 附录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