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实践经验 | 第14-28页 |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与实践经验 | 第14-20页 |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外实践经验 | 第16-20页 |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与实践经验 | 第20-28页 |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国内实践经验 | 第25-28页 |
3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8-36页 |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 | 第28-31页 |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 | 第28-30页 |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 | 第30-31页 |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6页 |
·理论根源上,较多直接挪用国外办法 | 第31-32页 |
·忽视城乡二元体制,较多参照城镇的环保问题 | 第32页 |
·忽视农村居民作为“真实主体”的行为影响 | 第32-33页 |
·宣传教育存在一定误区 | 第33页 |
·加大机构、人力、财力投入的方式路径不明确 | 第33页 |
·环保法制自身存在困境,法制执行异常困难 | 第33-36页 |
4 农村环境保护中相关主体的实证研究——以重庆为例 | 第36-54页 |
·方法介绍 | 第36页 |
·农村环境保护中农民微观主体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36-45页 |
·农民调查样本数据说明 | 第36-37页 |
·农户行为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 第37-42页 |
·基于 probit 模型对农户环境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2-45页 |
·农村环境保护中政府主体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45-52页 |
·政府调查样本数据说明 | 第45-46页 |
·政府行为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 第46-49页 |
·基于 probit 模型对政府环境供给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9-52页 |
·农村环境保护主体实证研究结论 | 第52-54页 |
5 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 | 第54-62页 |
·指导思想 | 第54页 |
·构建原则 | 第54-56页 |
·农村环境保护机制重建的主要内容 | 第56-62页 |
·农村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 | 第56-57页 |
·农村环境保护的供需机制 | 第57-58页 |
·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机制 | 第58页 |
·农村环境保护的约束机制 | 第58-59页 |
·农村环境保护的危机管理机制 | 第59页 |
·农村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 | 第59-62页 |
6 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机制的政策设计 | 第62-66页 |
·强调农村生活环境保护,采用“体验式、感染式”的宣传方法 | 第62页 |
·又好有快的发展农村经济,在此基础上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 | 第62页 |
·建立新型农村环保文化的软约束力,逐步补充法律法规的硬性约束 | 第62-63页 |
·塑造乡土观和落叶归根的家园意识,为环保提供农村社会基础 | 第63页 |
·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农民参与 | 第63页 |
·进行农村基层环保组织建设,加强基础环保力量 | 第63页 |
·加快政府环保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环保人员素养 | 第63页 |
·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风险对策,加强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危机管理 | 第63-64页 |
·加强农村环保的战略布局,尽快出台相对独立完善的环保规划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2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课题成果目录 | 第72页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