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构成之非结构性基础--兼论我国《刑法》之定罪情节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之非结构性基础 | 第11-17页 |
(一) 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的演进 | 第11-14页 |
(二) 三阶层理论的非结构性基础 | 第14-16页 |
(三) 三阶层理论的优点和缺点 | 第16-17页 |
二、英美法系犯罪构成之非结构性基础 | 第17-23页 |
(一) 犯罪本体要件——刑事责任基础 | 第17-19页 |
(二) 排除合法辩护——责任充足条件 | 第19-21页 |
(三) 双层模式理论的特点 | 第21-23页 |
三、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之结构形式 | 第23-32页 |
(一) 四要件理论的结构形式 | 第23-24页 |
(二) 四要件理论的结构特点 | 第24-26页 |
(三) 四要件理论在结构上难以解释的问题 | 第26-31页 |
(四) “与四个要件之符合性” | 第31-32页 |
四、我国《刑法》之定罪情节概论 | 第32-37页 |
(一) 《刑法》所规定的情节 | 第33页 |
(二) 定罪情节的概念 | 第33-35页 |
(三) 定罪情节的基本特征 | 第35-36页 |
(四) 定罪情节的分类 | 第36-37页 |
五、我国犯罪构成之非结构性基础 | 第37-53页 |
(一) 主体要件之定罪情节 | 第38-41页 |
(二) 客体要件之定罪情节 | 第41-44页 |
(三) 主观要件之定罪情节 | 第44-48页 |
(四) 客观要件之定罪情节 | 第48-53页 |
结束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