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45页 |
| ·电致变色材料的发展概况 | 第10-20页 |
| ·无机电致变色材料 | 第10-13页 |
| ·有机电致变色材料 | 第13-19页 |
| ·无机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的对比 | 第19-20页 |
| ·多酸的概述 | 第20-21页 |
| ·多酸电致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1-31页 |
| ·多酸的电致变色机理 | 第21-22页 |
| ·多酸电致变色材料 | 第22-31页 |
| ·交替沉积技术 | 第31-35页 |
| ·交替沉积自组装膜的表征 | 第35-36页 |
| ·选题依据和目的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5页 |
| 第二章 颜色可调的多酸/中性红电致变色复合膜 | 第45-57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45-46页 |
| ·复合膜的制备 | 第46-47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 ·复合膜的增长 | 第47-48页 |
| ·表面形貌研究 | 第48-49页 |
| ·电化学性质 | 第49-51页 |
| ·复合膜的电致变色性能 | 第51-52页 |
| ·复合膜的数据存储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第三章 稳定性增强的多酸/二氧化钛电致变色复合膜 | 第57-69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57-58页 |
| ·复合膜的制备 | 第58页 |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6页 |
| ·复合膜的增长 | 第58-59页 |
| ·表面形貌研究 | 第59-60页 |
| ·电化学性质 | 第60-62页 |
| ·复合膜的电致变色性能 | 第62-63页 |
| ·复合膜的稳定性 | 第63-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 第四章 光反差增强的多酸/聚(3,4-乙烯二氧噻吩)电致变色复合膜 | 第69-85页 |
| ·引言 | 第69页 |
| ·实验部分 | 第69-70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69-70页 |
| ·复合膜的制备 | 第70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7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0-81页 |
| ·复合膜的制备 | 第70-71页 |
| ·电化学性质 | 第71-74页 |
| ·表面形貌研究 | 第74-76页 |
| ·光谱电化学性质 | 第76-78页 |
| ·复合膜的电致变色性质 | 第78-81页 |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第五章 着色效率增强的多酸/碳纳米管电致变色复合膜 | 第85-101页 |
| ·引言 | 第85-86页 |
|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86页 |
| ·复合膜的制备 | 第86-87页 |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8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6页 |
| ·复合膜的增长 | 第87-89页 |
| ·表面形貌研究 | 第89-91页 |
| ·电化学性质 | 第91-93页 |
| ·光谱电化学性能 | 第93-94页 |
| ·复合膜的电致变色性质 | 第94-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1-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