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宿迁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分析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20页 |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调查概述 | 第11-12页 |
·一类调查 | 第11-12页 |
·二类调查 | 第12页 |
·三类调查 | 第12页 |
·调查主要技术 | 第12-20页 |
·"3S"技术 | 第12-14页 |
·遥感技术(RS) | 第12-13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第13页 |
·全球定位系统(GPS) | 第13-14页 |
·"3S"技术在林业工作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第14页 |
·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 第14页 |
·在绘制林业专题图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 第15页 |
·林火信息预测与扑救中的应用 | 第15页 |
·森林病虫害监测及防治方面的应用 | 第15-16页 |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第16页 |
·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 | 第16页 |
·在森林资源数据库管理中的应用 | 第16页 |
·"3S"技术在国外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3S"技术在国内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国内外"3S"技术相关研究对比分析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调查区概况及资料来源 | 第20-24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0-21页 |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行政区划与人口 | 第20页 |
·地形地貌 | 第20页 |
·气候 | 第20-21页 |
·土壤 | 第21页 |
·水文 | 第21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1-22页 |
·林业发展 | 第22-24页 |
·森林植物 | 第22-23页 |
·野生动物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调查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调查主要内容 | 第24-25页 |
·调查范围 | 第24页 |
·调查对象 | 第24页 |
·调查内容 | 第24-25页 |
·调查方法 | 第25页 |
·调查依据 | 第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工作历程 | 第26-29页 |
·技术准备 | 第26-27页 |
·土地类型区划 | 第27页 |
·小班蓄积定量测算 | 第27页 |
·研建全市森林资源地理信息系统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宿迁市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 第29-43页 |
·森林资源现状 | 第29-35页 |
·各类林地面积 | 第29-30页 |
·各类林木蓄积 | 第30页 |
·乔木林面积、蓄积 | 第30-32页 |
·人工林资源 | 第32页 |
·防护林资源 | 第32-33页 |
·特种用途林资源 | 第33页 |
·用材林资源 | 第33页 |
·薪炭林资源 | 第33-34页 |
·经济林资源 | 第34页 |
·竹林资源 | 第34-35页 |
·灌木林资源 | 第35页 |
·四旁树资源 | 第35页 |
·森林资源权属 | 第35-37页 |
·按林地使用权 | 第35-36页 |
·按林木使用权 | 第36-37页 |
·林业分类区划情况 | 第37-39页 |
·生态公益林地 | 第37-39页 |
·商品林地 | 第39页 |
·森林资源质量 | 第39-40页 |
·单位面积蓄积量 | 第39页 |
·针阔叶林面积结构 | 第39页 |
·森林龄组结构 | 第39-40页 |
·森林资源生态状况 | 第40-41页 |
·森林健康 | 第40-41页 |
·自然度 | 第41页 |
·森林生态功能 | 第41页 |
·沙化程度 | 第41页 |
·森林资源特点 | 第41-43页 |
·区域分布不均 | 第41页 |
·公益林比重较合理 | 第41-42页 |
·林分结构单一 | 第42页 |
·中龄林比重大 | 第42页 |
·私有林占绝对比例 | 第42页 |
·公益林生态功能一般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森林资源动态分析 | 第43-48页 |
·各类林地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 第43-44页 |
·各类林木蓄积动态变化分析 | 第44页 |
·有林地面积、蓄积动态变化分析 | 第44-45页 |
·人工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 | 第45页 |
·林种结构对比分析 | 第45页 |
·权属结构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龄组结构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分析 | 第47页 |
·森林覆盖率动态分析 | 第47-48页 |
第六章 森林资源综合评价 | 第48-50页 |
·总量增加 | 第48页 |
·森林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 | 第48页 |
·林种结构单一化加剧 | 第48-49页 |
·中幼龄林比例较大 | 第49页 |
·林地生产力显著提高 | 第49页 |
·生物多样性不足 | 第49页 |
·经营水平有所提高 | 第49-50页 |
第七章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第50-55页 |
·发展思路 | 第50-51页 |
·基本原则 | 第50页 |
·思路调整与发展重点 | 第50页 |
·建设模式 | 第50-51页 |
·技术措施 | 第51-52页 |
·树种优化 | 第51页 |
·营林抚育 | 第51页 |
·技术支撑 | 第51页 |
·协调发展 | 第51-52页 |
·政策保障 | 第52-55页 |
·严格执行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 第52-53页 |
·改革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53-54页 |
·继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