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国内丘陵地区生态工业园建设概述 | 第12页 |
·丘陵地区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12-14页 |
·道路交通与丘陵地区工业园区规划 | 第14页 |
·文献背景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16-17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研究预期解决的问题 | 第17页 |
·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7-19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9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丘陵地区生态工业园道路交通规划理论基础 | 第22-37页 |
·丘陵地区城市规划设计基础研究 | 第22-24页 |
·规划层次及内容 | 第22页 |
·丘陵地区城市规划设计的特殊性 | 第22-24页 |
·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 | 第24-25页 |
·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 | 第24页 |
·串联城市功能区 | 第24页 |
·满足城市景观的需求 | 第24-25页 |
·丘陵地区城市道路交通要素特征 | 第25-26页 |
·多高差起伏 | 第25页 |
·多曲折弯道 | 第25页 |
·多空间层次 | 第25-26页 |
·多样交通形式 | 第26页 |
·多景观元素 | 第26页 |
·多视觉焦点 | 第26页 |
·道路交通要素对丘陵地区城市规划的影响 | 第26-28页 |
·城市道路与项目规模的关系 | 第27页 |
·对地块总体布局的影响 | 第27页 |
·对地块高差和城市景观的影响 | 第27-28页 |
·对交通组织的影响 | 第28页 |
·对人行系统构建的影响 | 第28页 |
·生态工业园区道路交通特征 | 第28-32页 |
·生态工业园区特征分析 | 第29页 |
·生态工业园道路结构及系统 | 第29-30页 |
·生态工业园道路线型及断面 | 第30页 |
·生态工业园的交通量特征 | 第30-32页 |
·生态工业园道路交通设施特征 | 第32页 |
·影响丘陵地区生态工业园道路交通规划的因素 | 第32-36页 |
·自然因素 | 第32-34页 |
·人文及经济因素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现存问题及规划设计原则 | 第37-45页 |
·丘陵地区生态工业园道路交通现存问题 | 第37-40页 |
·不重视与地形地貌的结合 | 第37页 |
·道路交通系统供求矛盾 | 第37页 |
·道路系统结构不合理 | 第37-38页 |
·路网级配不合理,衔接无序 | 第38-39页 |
·道路线型与走向问题 | 第39页 |
·道路交叉口问题 | 第39-40页 |
·不重视慢行交通的设计 | 第40页 |
·丘陵地区工业园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原则 | 第40-44页 |
·保护地形特色原则 | 第40-41页 |
·生态化原则 | 第41-43页 |
·人性化原则 | 第43页 |
·绿色建设及管理原则 | 第43-44页 |
·利于生产及高效原则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丘陵地区生态工业园交通要素规划研究 | 第45-73页 |
·道路线型与丘陵地区地形的关系 | 第45-49页 |
·道路线型与地形结合的模式分析 | 第45-46页 |
·不同地形条件下的道路线型选择 | 第46-49页 |
·丘陵地区生态工业园路网系统基本形态研究 | 第49-53页 |
·车行系统 | 第49-51页 |
·步行系统 | 第51-53页 |
·道路密度和间距的合理性分析 | 第53页 |
·城市道路密度和间距要求 | 第53页 |
·丘陵地区生态工业园道路密度和间距 | 第53页 |
·道路纵坡及横断面设计研究 | 第53-56页 |
·道路纵坡设置研究 | 第53-55页 |
·道路横断面设计研究 | 第55-56页 |
·停车场库规划 | 第56-59页 |
·结合建筑设计设置停车场库 | 第56-58页 |
·结合地形设置多层车库 | 第58页 |
·结合地形的选择车库入口 | 第58页 |
·结合自然环境设计停车场库 | 第58-59页 |
·道路线型与景观关系分析 | 第59-62页 |
·道路的视觉特征 | 第59-60页 |
·丘陵地区道路的视觉特性 | 第60-61页 |
·结合丘陵地区的景观特点组织道路线型 | 第61-62页 |
·案例分析中新知识城道路交通规划 | 第62-72页 |
·园区概况及定位 | 第62-63页 |
·园区地形地貌特点 | 第63-65页 |
·道路交通规划指导思想 | 第65-66页 |
·道路系统规划 | 第66-67页 |
·道路指标的控制 | 第67-68页 |
·道路横断面规划 | 第68-69页 |
·交叉口规划设计 | 第69-70页 |
·道路景观控制 | 第70-71页 |
·慢行交通规划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道路交通与丘陵地区生态工业园用地关系研究 | 第73-81页 |
·不同类型工业园区的道路交通特征 | 第73-74页 |
·工业园的分类 | 第73页 |
·传统产业园的道路交通特征 | 第73页 |
·高新产业园的道路交通特征 | 第73页 |
·生态工业园的道路交通特征 | 第73-74页 |
·道路与用地布局的关系 | 第74-75页 |
·道路交通与城市土地使用的关系 | 第74页 |
·生态工业园中土地使用与道路交通的关系 | 第74页 |
·道路建设与工业园开发时序的关系 | 第74-75页 |
·项目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关系 | 第75-77页 |
·工业开发项目在一个城市地块内 | 第75-76页 |
·工业开发项目由多个城市地块组成 | 第76-77页 |
·案例分析中山市东南绿色工业园道路规划与用地的关系 | 第77-80页 |
·园区概况 | 第77页 |
·现状用地条件及地形分析 | 第77-78页 |
·道路规划理念 | 第78-79页 |
·路网规划最大程度上的合理性 | 第79-80页 |
·路网规划的弹性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丘陵地区道路空间环境规划研究 | 第81-86页 |
·丘陵地区道路的空间环境特征 | 第81-82页 |
·交通方式多种多样 | 第81页 |
·交通向快速化方向发展 | 第81页 |
·交通流构成较为复杂 | 第81-82页 |
·道路界面研究 | 第82-83页 |
·建筑界面的控制 | 第82页 |
·建筑轮廓与山体的关系 | 第82-83页 |
·道路景观设计 | 第83-85页 |
·道路景观的仰、俯视角分析 | 第83-84页 |
·道路远、近景观设计分析 | 第84-85页 |
·步行空间研究 | 第85页 |
·步行道的空间组合 | 第85页 |
·步行梯道 | 第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86页 |
今后研究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