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 | 第8-11页 |
第一节 互联网的现状 | 第8-9页 |
第二节 互联网的发展 | 第9-11页 |
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渠道逐渐拓宽 | 第9页 |
二、虚拟世界的"话语权"和"干预力"不断增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第9-11页 |
第二章 网络舆论的形成与特点 | 第11-18页 |
第一节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 | 第11-12页 |
第二节 舆论与网络舆论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网络舆论的形成 | 第13-15页 |
一、网络议题的形成 | 第13-14页 |
二、"舆论场"的形成 | 第14页 |
三、"意见领袖"的产生 | 第14-15页 |
四、网络舆论的形成 | 第15页 |
第四节 网络舆论的特点 | 第15-18页 |
一、主体的隐匿性和分散性 | 第15-16页 |
二、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 第16页 |
三、传播的快捷性和难控性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网络舆论监督与引导的意义和方法 | 第18-35页 |
第一节 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一、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 | 第18-20页 |
二、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 | 第20-22页 |
第二节 网络舆论监督与引导的重要意义 | 第22-24页 |
第三节 网络舆论监督与引导的方法对策 | 第24-35页 |
一、以政府监管为主导,加强信息公开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第25-26页 |
二、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导网络舆论的先锋作用 | 第26-28页 |
三、培养"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其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四、重视"议程设置"功能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五、加强自律,提高网民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 | 第30-31页 |
六、从技术层面对网络舆论实行有效把关 | 第31-32页 |
七、强化网络媒体行业自律和网站监管职责 | 第32-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