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雨水净化与直接利用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城市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水质变化特征研究 | 第18-26页 |
| ·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水质变化特征 | 第18-22页 |
| ·屋面雨水径流水质变化特征 | 第18-20页 |
| ·道路雨水径流水质变化特征 | 第20-21页 |
| ·绿地雨水径流水质变化特征 | 第21-22页 |
| ·不同下垫面雨水直接利用的可行性评价 | 第22-24页 |
| ·雨水直接利用可行性评价依据 | 第22-23页 |
| ·雨水直接利用水质评价 | 第23-24页 |
| ·屋面雨水直接利用方案探讨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土壤滤柱对屋面雨水的渗透净化研究 | 第26-41页 |
| ·试验内容及试验方法 | 第26-29页 |
| ·试验内容 | 第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 ·试验装置 | 第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 ·土壤滤柱对屋面雨水的净化结果分析 | 第29-35页 |
| ·土壤结构对渗透净化的影响 | 第29-31页 |
| ·渗透厚度对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COD 负荷对渗透净化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土壤滤柱中污染物的积累及土壤再生能力的分析 | 第34-35页 |
| ·土壤层对雨水净化机理的初步探讨 | 第35-40页 |
| ·土壤层中的吸附作用 | 第35-36页 |
| ·土壤层中的生化降解 | 第36-38页 |
| ·植物的净化作用 | 第38-39页 |
| ·蚯蚓对土壤净化的影响 | 第39页 |
| ·土壤净化雨水能力的再生机理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屋面雨水直接利用环境效益评价 | 第41-52页 |
| ·屋面雨水直接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43页 |
| ·指标体系分类 | 第41-42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第42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2页 |
| ·评价指标分析 | 第42-43页 |
| ·综合评价模型 | 第43-46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43-44页 |
| ·模型评语集的确定 | 第44-45页 |
| ·评价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45-46页 |
| ·模型权重分配矩阵的确定 | 第46-48页 |
|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第46页 |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46-47页 |
| ·一致性检验 | 第47-48页 |
| ·AHP 判断矩阵权值计算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5章 工程应用方案评价 | 第52-60页 |
| ·工程概况 | 第52-54页 |
| ·水质情况 | 第52页 |
| ·水量平衡分析 | 第52-53页 |
| ·小区屋面雨水直接利用系统 | 第53-54页 |
| ·雨水直接利用工程规模 | 第54-56页 |
| ·调蓄池容积 | 第54-55页 |
| ·人工土壤滤池规模 | 第55-56页 |
| ·效益指数计算EV / PV | 第56-57页 |
| ·总费用值PV | 第56页 |
| ·总效益值EV | 第56-57页 |
| ·小区屋面雨水直接利用系统综合评价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