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

日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影响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3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3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5页
   ·本文结构与创新点第15-17页
     ·本文结构第15-16页
     ·创新之处第16-17页
第2章 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涵第17-27页
   ·基本概念第17-19页
     ·文化与传统文化第17-18页
     ·道德和道德教育第18-19页
   ·日本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第19-26页
     ·“和”的观念第19-21页
     ·集体主义思想第21-23页
     ·武士道精神第23-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明治维新时期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第27-37页
   ·道德教育之本土化:明治维新时期的道德教育第27-28页
   ·《学制》下的道德教育第28-30页
     ·学制的颁布第28-29页
     ·修身课的设置第29-30页
   ·道德教育之纷争第30-32页
   ·《教育敕语》与道德教育第32-33页
   ·修身教育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4章 日本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改革的积极推进第37-50页
   ·倡导教育新思想:二战后的第一次道德教育改革第37-38页
   ·传统思想观念的回潮:道德课的重新设立第38-40页
     ·传统文化教育的重新抬头第38-39页
     ·特设道德时间的确立第39-40页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恢复传统中推进道德教育向现代化转型第40-43页
     ·东西文化融合的新尝试——关于《理想的日本人》第41-42页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强化道德教育第42-43页
   ·系统化的道德教育:明确传统文化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第43-48页
     ·集体主义教育在道德教育中被不断强化第43-47页
     ·武士道精神在道德教育的体现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5章 日本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第50-65页
   ·日本青少年的道德危机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第50页
   ·“教育荒废”与“和”观念第50-53页
   ·“欺辱”背后的“集体主义”思想第53-58页
   ·“武士道精神”在道德教育中的负面影响第58-60页
   ·文化冲突对道德教育发展的阻碍第60-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6章 日本传统文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及借鉴第65-75页
   ·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第66-68页
   ·传统的集体主义与人本主义并重第68-71页
   ·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对乡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第71-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科技学院学风预警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下一篇: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