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平原新型灌溉排水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1-16页 |
| ·我国水资源及农业用水现状 | 第11-13页 |
| ·我国北方水资源现状及特点 | 第13-16页 |
| ·论文选题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国内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国外地表水地下水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2章 北方新型灌溉排水工程发展模式 | 第20-25页 |
| ·概述 | 第20页 |
| ·北方地下水资源发展途径 | 第20-21页 |
| ·北方地区灌溉排水工程模式 | 第21-24页 |
| ·区域内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 第21-22页 |
| ·农田雨洪控制利用工程 | 第22-24页 |
| ·三水联合调控工程措施 | 第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3章 土壤入渗与三水联合调度原理 | 第25-37页 |
| ·“四水”转化原理 | 第25-26页 |
| ·土壤水分入渗原理 | 第26-32页 |
| ·概述 | 第26页 |
| ·土壤入渗过程 | 第26-28页 |
| ·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 ·降雨时入渗分析 | 第30页 |
| ·地下水埋深与降水入渗补给的关系 | 第30-31页 |
| ·地下水埋深与降水入渗的土壤含水量系数的关系 | 第31-32页 |
| ·三水联合调度原理 | 第32-35页 |
| ·地表水调度模式 | 第33-34页 |
| ·土壤水资源特性 | 第34-35页 |
| ·地下水灌溉特点 | 第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4章 基于四水转化的农田灌溉排水模型 | 第37-53页 |
| ·土壤水库概念的提出 | 第37-38页 |
| ·土壤水库功能 | 第37-38页 |
| ·土壤水库数量指标 | 第38页 |
| ·土壤水库调控模型 | 第38-44页 |
| ·质量守恒原理与基本方程 | 第39-42页 |
| ·田间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 | 第42-43页 |
| ·土壤水库调控模型 | 第43-44页 |
| ·土壤水库调控模型数值模拟 | 第44-45页 |
| ·农田对排水的要求 | 第45-47页 |
| ·农田对除涝排水的要求 | 第46-47页 |
| ·实际农田界埂模型设计原则 | 第47页 |
| ·实际农田界埂模型 | 第47-50页 |
| ·Green-Ampt 模型及其入渗理论分析 | 第47-49页 |
| ·根据Green-Ampt 模型确定实际田间界埂 | 第49-50页 |
| ·农田界沟模型 | 第50-52页 |
| ·农田界沟设置的原则 | 第50-51页 |
| ·农田界沟模型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5章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模型与灌溉原则选择 | 第53-62页 |
| ·作物需水量计算模型 | 第53-59页 |
| ·作物需水量定义 | 第53页 |
| ·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 | 第53-54页 |
| ·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 | 第54-56页 |
| ·根系吸水项 | 第56-57页 |
| ·作物系数 | 第57-58页 |
| ·土壤水分修正系数 | 第58-59页 |
| ·作物灌溉模型 | 第59-61页 |
| ·土壤最适宜含水率及允许的最大、最小含水率 | 第59-60页 |
| ·作物灌溉原则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6章 新型灌溉排水模式下的水量平衡 | 第62-78页 |
| ·传统的水量平衡理论 | 第62-63页 |
| ·土壤计划湿润层水量计算 | 第62页 |
| ·降雨入渗量计算模型 | 第62-63页 |
| ·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 第63页 |
| ·新型灌溉排水模式下的水量平衡 | 第63页 |
| ·新型灌溉排水模式的意义 | 第63页 |
| ·新型灌溉排水模型 | 第63页 |
| ·典型区研究 | 第63-74页 |
| ·典型区自然地理、水资源概况 | 第63-64页 |
| ·典型区土壤水分参数 | 第64-65页 |
| ·典型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 | 第65-68页 |
| ·典型区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 | 第68-69页 |
| ·典型年灌溉模式分析 | 第69-74页 |
| ·工程模式结果分析及用水建议 | 第74-75页 |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74页 |
| ·用水管理建议 | 第74-75页 |
|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下的降雨资源利用模型 | 第75-77页 |
| ·耐淹种植面积与受控面积配比模型研究 | 第75-76页 |
| ·耐淹种植面积与受控面积配比结果 | 第76页 |
| ·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利用降雨资源的意义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作者简介 | 第83-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