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及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4页
   ·引言第15页
   ·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第15-19页
     ·中药质量控制的发展历程第15-16页
     ·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第16-17页
     ·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应用第17-19页
   ·化学计量学与中药质量控制第19-21页
     ·多元校正、多元分辨技术与中药质量控制第19-20页
     ·模式识别与中药质量控制第20-21页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第21-24页
第二章 枳实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第24-47页
   ·引言第24-25页
   ·理论第25-27页
     ·相似度比较分析法(SCA)第25-26页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第26-27页
   ·实验第27-30页
     ·仪器和试剂第27-28页
     ·样品信息第28-29页
     ·样品制备第29页
     ·液相色谱分析第29-30页
   ·结果和讨论第30-46页
     ·优化提取条件第30-34页
     ·优化色谱条件第34-37页
     ·方法学考察第37-39页
     ·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第39-40页
     ·HELP法解析重叠色谱峰第40-43页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分析第43-45页
     ·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含量测定第45-46页
   ·结论第46-47页
第三章 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枳实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第47-62页
   ·引言第47-48页
   ·理论第48-50页
     ·相似度比较分析法(SCA)第48页
     ·聚类分析法(HCA)第48-49页
     ·主成分分析法(PCA)第49-50页
   ·实验第50-52页
     ·仪器和试剂第50页
     ·样品信息第50-51页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制备第51-52页
     ·色谱条件第52页
     ·数据处理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60页
     ·定量分析第52-53页
     ·主成分分析第53-56页
     ·聚类分析第56-57页
     ·相似度分析第57-58页
     ·指纹图谱综合分析第58-60页
   ·结论第60-62页
第四章 三种化学计量学分辨方法用于药对紫苏-藿香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第62-89页
   ·引言第62-63页
   ·理论第63-68页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第63页
     ·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第63-66页
     ·选择性离子分析法(SIA)第66-67页
     ·程序升温保留指数(PTRI)第67-68页
   ·实验第68-69页
     ·试剂与仪器第68页
     ·挥发油提取第68页
     ·测定条件第68-69页
     ·数据分析第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87页
     ·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分析第69-82页
     ·挥发油成分的定量分析第82-86页
     ·药对与其单味药之间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第86-87页
   ·结论第87-89页
第五章 HELP法用于厚朴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第89-105页
   ·引言第89-90页
   ·理论第90页
     ·HELP法第90页
     ·保留指数第90页
   ·实验第90-91页
     ·试剂与仪器第90-91页
     ·挥发油提取第91页
     ·测定条件第91页
     ·数据处理第91页
   ·结果与讨论第91-103页
     ·HELP法解析重叠色谱峰第91-97页
     ·鉴定同分异构体第97-102页
     ·比较分析厚朴干皮、枝皮和根皮的挥发油成分第102-103页
     ·方法验证第103页
   ·结论第103-105页
第六章 AMWFA法和HELP法用于化湿药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第105-135页
   ·引言第105-107页
   ·理论第107-108页
     ·HELP法第107页
     ·AMWFA法第107-108页
     ·保留指数第108页
   ·实验第108-109页
     ·试剂与仪器第108页
     ·挥发油的提取第108-109页
     ·测定条件第109页
     ·数据处理第109页
   ·结果与讨论第109-133页
     ·种化湿药挥发油成分的指纹图谱第109-111页
     ·采用HELP法和AMWFA法解析挥发油组分第111-121页
     ·挥发油组分定性定量结果第121-131页
     ·挥发油组分的比较分析第131-132页
     ·化湿药释义第132-133页
   ·结论第133-13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5-138页
   ·工作总结第135-136页
   ·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53页
致谢第153-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54-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细胞表面受体信号转导及辅助受体功能的研究
下一篇:重楼皂甙Ⅱ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死亡方式及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