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中英文名对照表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0-11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肺的解剖结构与分级 | 第13-16页 |
·肺解剖结构 | 第13-14页 |
·肺气管的分级 | 第14-16页 |
第三章 COPD数据采集和医学图像分割技术 | 第16-22页 |
·COPD数据采集及格式参数介绍 | 第16-18页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肺功能检查方法 | 第16-17页 |
·MSCT检查方法 | 第17页 |
·CT图像格式参数 | 第17-18页 |
·窗宽窗位 | 第18页 |
·医学图像分割技术 | 第18-22页 |
·医学图像分割的意义及难点 | 第19页 |
·常用医学图像分割方法 | 第19-22页 |
第四章 肺容积测量 | 第22-28页 |
·肺实质分割 | 第22-27页 |
·迭代阈值分割(最优阈值分割) | 第23页 |
·八邻域跟踪法提取边缘 | 第23-24页 |
·加模板去除病床等条状干扰 | 第24-25页 |
·去除气管支气管 | 第25-26页 |
·提取肺实质图像 | 第26-27页 |
·其他说明 | 第27页 |
·肺容积计算 | 第27-28页 |
第五章 气道测量 | 第28-40页 |
·气道测量方法 | 第28-31页 |
·区域生长法提取内腔 | 第28-29页 |
·FWHM法测量壁厚 | 第29-31页 |
·模型验证 | 第31-37页 |
·窗宽对内腔直径和壁厚的影响 | 第31-33页 |
·窗位对内腔直径和壁厚的影响 | 第33-35页 |
·最大像素灰度值距离对内腔直径和内腔面积的影响 | 第35-36页 |
·气道壁外圆大小R对壁厚的影响 | 第36页 |
·投射光线的数目N对壁厚T和管壁面积WA的影响 | 第36-37页 |
·测量误差说明 | 第37页 |
·基于患者数据的气道测量 | 第37-40页 |
·提取3~5级气道内腔(以ruan~(**)B1吸气相为例) | 第38-39页 |
·测量各级气道的壁厚 | 第39-40页 |
第六章 与临床结果比对分析 | 第40-61页 |
·肺容积结果统计 | 第41-43页 |
·肺容积差、肺容积比与PFT比对分析 | 第41-42页 |
·肺容积差、肺容积比与COPD分级 | 第42-43页 |
·气道内腔面积结果统计 | 第43-56页 |
·吸气相气道内腔面积与PFT比对分析 | 第44-47页 |
·吸气相气道内腔面积与COPD分级 | 第47-48页 |
·呼气相气道内腔面积与PFT比对分析 | 第48-51页 |
·呼气相气道内腔面积与COPD分级 | 第51-52页 |
·呼气相比吸气相气道内腔面积与PFT比对分析 | 第52-55页 |
·呼气相比吸气相气道内腔面积与COPD分级 | 第55-56页 |
·气道壁厚结果统计 | 第56-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肺容积参数讨论 | 第58页 |
·气道内腔面积讨论 | 第58-59页 |
·气道壁厚讨论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工作总结 | 第61页 |
·不足与改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