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缩写和术语表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8页 |
·σ因子概述 | 第13-14页 |
·ECF σ因子 | 第14-17页 |
·σ因子及其相互作用蛋白 | 第17-18页 |
·营养胁迫和天蓝色链霉菌的次级代谢 | 第18-25页 |
·次级代谢调控概述 | 第18-20页 |
·氮源胁迫和次级代谢调控 | 第20-22页 |
·磷酸盐胁迫和次级代谢调控 | 第22-24页 |
·磷酸盐胁迫下次级代谢全局调控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4-25页 |
·次级代谢的磷酸盐,碳源和氮源调控之间的关系 | 第25页 |
·细菌中Clp蛋白酶降解途径 | 第25-28页 |
第二章 rstA缺失株中SigT的降解机制研究 | 第28-63页 |
·引言 | 第28-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53页 |
·菌种和载体 | 第30-35页 |
·培养基 | 第35-37页 |
·主要试剂和溶液 | 第37-3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8-39页 |
·链霉菌培养 | 第39页 |
·主要PCR程序 | 第39-40页 |
·孢子悬液制备 | 第40页 |
·天蓝色链霉菌基因组提取 | 第40-41页 |
·天蓝色链霉菌结合转导实验 | 第41页 |
·切胶回收 | 第41页 |
·PCR产物纯化 | 第41页 |
·大肠杆菌质粒及柯斯质粒提取 | 第41-42页 |
·高效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作 | 第42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第42页 |
·DNA片断回收 | 第42-43页 |
·DNA片段去磷酸化 | 第43页 |
·Southern blot实验操作 | 第43-46页 |
·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46-47页 |
·PCR靶向敲除系统 | 第47-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2页 |
·将sigT基因导入⊿rstA缺失株以及WT株 | 第53-54页 |
·rstA缺失株中clpP1/clpP2基因的敲除 | 第54-56页 |
·rstA缺失株和野生型中ssrA基因的敲除 | 第56-58页 |
·将sigT基因导入基因型为⊿ssrA⊿rstA和⊿clpP⊿rstA的链霉菌株 | 第58-59页 |
·将sigT基因导入clpP缺失株和ssrA缺失株 | 第59-60页 |
·将rstA-sigT基因导入rstA缺失株 | 第60-61页 |
·Western blot验证rstA缺失株中SigT的降解途径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章 SigT在营养胁迫条件下对次级代谢的调控 | 第63-110页 |
·引言 | 第63-65页 |
·材料 | 第65-67页 |
·菌株及载体 | 第65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65-6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6-67页 |
·方法 | 第67-77页 |
·链霉菌菌株培养 | 第67页 |
·抗生素测定 | 第67-68页 |
·天蓝色链霉菌RNA的提取 | 第68-69页 |
·逆转录及RT-PCR | 第69页 |
·5'RACE分析转录起始位点 | 第69-71页 |
·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 | 第71-72页 |
·邻苯二酚双加氧酶报告基因(xyIE)活性检测方法 | 第72-73页 |
·蛋白浓度测定 | 第73页 |
·氧化还原胁迫实验 | 第73页 |
·大肠杆菌中表达目的蛋白 | 第73-76页 |
·体外pull-down实验 | 第76-77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77-108页 |
·sigT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77-79页 |
·rstB的基因敲除 | 第79-80页 |
·rstB缺失株的回复突变株构建 | 第80-81页 |
·RstA与RstB体外pull-down实验 | 第81-82页 |
·转录水平分析sigT操纵子的结构以及各基因相互调控关系 | 第82-84页 |
·5'RACE分析转录起始位点 | 第84-88页 |
·sigT操纵子各基因缺失株及其回复株的形态分析 | 第88-93页 |
·磷酸盐和氮源缺陷条件下SigT对次级代谢的影响 | 第93-97页 |
·sigT的启动子活性研究 | 第97-99页 |
·转录水平分析SigT调控基因 | 第99-108页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四章 本文研究成果及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2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