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复杂气氛下PM1.0交变电凝并机理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引言第14-3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21页
        1.1.1 我国颗粒物污染现状第14-16页
        1.1.2 亚微米颗粒物的危害第16-17页
        1.1.3 我国颗粒物控制标准第17-18页
        1.1.4 固定源颗粒物控制技术第18-21页
    1.2 颗粒凝并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1-27页
    1.3 烟气成分对颗粒凝并的影响第2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7-30页
        1.4.1 研究内容第28页
        1.4.2 研究方案第28-29页
        1.4.3 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系统第30-42页
    2.1 实验粉尘的选取第30-34页
    2.2 实验系统介绍第34-41页
        2.2.1 粉尘发生系统第34-35页
        2.2.2 荷电凝并系统第35-36页
        2.2.3 复杂烟气系统第36-38页
        2.2.4 分析检测系统第38-41页
    2.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PM1.0荷电及交变电凝并研究第42-56页
    3.1 荷电电压对颗粒的影响第42-44页
        3.1.1 颗粒预荷电特性的研究第42-43页
        3.1.2 预荷电电压对颗粒粒径的影响第43-44页
    3.2 凝并电压对颗粒凝并的影响第44-50页
        3.2.1 凝并电压对颗粒粒径的影响第45-48页
        3.2.2 凝并电压对颗粒速度的影响第48-50页
    3.3 停留时间对颗粒凝并的影响第50-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6页
第4章 复杂气氛下PM1.0荷电及交变电凝并研究第56-74页
    4.1 湿度对颗粒凝并的影响第56-60页
        4.1.1 烟气湿度对颗粒荷电特性的影响第56-57页
        4.1.2 烟气湿度对颗粒凝并的影响第57-60页
    4.2 SO_3对颗粒凝并的影响第60-66页
        4.2.1 SO_3对颗粒荷电特性的影响第61页
        4.2.2 SO_3对颗粒凝并的影响第61-66页
    4.3 复杂气氛下的PM1.0荷电、凝并模型第66-72页
        4.3.1 复杂气氛下的PM1.0荷电模型第66-69页
        4.3.2 复杂气氛下的凝并规律第69-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5章 结论和展望第74-78页
    5.1 结论第74-75页
    5.2 论文创新点第75-76页
    5.3 未来工作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致谢第84-86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催化还原CO2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描述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