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物资经济论文--中国论文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文献综述第15-2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区域物流研究现状第15-16页
       ·物流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现状第16-19页
     ·已有研究的述评第19-21页
   ·研究主题与研究意义第21-22页
     ·研究主题第21-22页
     ·研究意义第22页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第22-25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5-27页
     ·研究方法第25-26页
     ·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方法第27-46页
   ·有关效率、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理论研究第27-32页
     ·现代经济理论的效率论述第27-31页
       ·效率、技术效率、配置效率的内涵第27-28页
       ·各种效率的关系第28-31页
     ·技术进步的内涵第31页
     ·现代经济理论的生产率论述第31-32页
       ·生产率的概念第31页
       ·单要素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第31-32页
   ·有关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方法第32-39页
     ·技术效率的测度方法第32-36页
       ·技术效率测度的非参数方法和参数方法第32-33页
       ·技术效率测度的DEA 方法第33-36页
     ·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测度方法第36-39页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几何意义第36-38页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求解第38-39页
   ·物流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对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分析第39-45页
     ·区域物流系统的内涵第39-40页
     ·物流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途径第40-43页
     ·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测度的投入产出要素第43-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三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地区差异分析第46-69页
   ·物流业技术效率测度模型第46-52页
     ·传统DEA 模型的缺陷第46-47页
     ·物流业技术效率测度模型构建第47-50页
     ·超效率模型与SBM 超效率模型(Super-SBM)第50-52页
   ·变量、数据与样本第52-54页
     ·变量选择及处理第52-54页
       ·投入变量第52-53页
       ·产出变量第53-54页
     ·数据来源第54页
     ·样本选择第54页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水平及其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第54-66页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 超效率模型的物流业技术效率分析第54-62页
       ·SBM 模型下的物流业技术效率值测算第55-56页
       ·各地区物流业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析第56-62页
     ·超效率分析及几种模型效率值的比较第62页
     ·视窗技术下不同区域效率的综合评价第62-64页
     ·DEA 非有效地区的目标改进第64-66页
       ·投入变量改进分析第65-66页
       ·产出变量改进分析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四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第69-85页
   ·引言第69-70页
   ·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测度模型第70-73页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的分解第70-71页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 超效率的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方法第71-73页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第73-82页
     ·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总体分析第73-76页
     ·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地区差异分析第76-80页
       ·各省物流业TFP 增长的三重分解第76-77页
       ·三大地区TFP 及其组分的均值比较第77-79页
       ·三大地区TFP 及其组分的动态演变与比较第79-80页
     ·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的分时段分析第80-82页
   ·本章小结第82-85页
第五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分析第85-102页
   ·经济增长收敛性假说第85-86页
   ·收敛分析方法介绍第86-89页
     ·统计指标分析第87页
     ·趋同回归分析第87-88页
     ·随机收敛分析第88页
     ·增长分布分析第88-89页
   ·物流业技术效率收敛性实证检验第89-100页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统计特征第89-90页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统计指标收敛性检验第90-92页
       ·σ系数检验第90-91页
       ·基尼系数检验第91-92页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绝对β收敛性检验第92-93页
     ·物流业技术效率收敛性的核密度估计第93-94页
     ·物流业技术效率的随机收敛性检验第94-98页
     ·物流技术效率的条件β收敛性检验第98-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第102-117页
   ·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及本章分析框架第102-104页
     ·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述评第102-103页
     ·本章分析框架第103-104页
   ·关键变量设计第104-105页
     ·投入与产出变量第104页
     ·外生性影响因素第104-105页
   ·模型与方法第105-108页
     ·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第105-107页
     ·生产函数的设定第107-108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108-115页
     ·生产函数估计第108-110页
     ·物流技术效率分析第110页
     ·物流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全时段回归第110-111页
     ·物流技术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时段回归第111-113页
     ·人力资本与开放程度的交互影响分析第113-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6页
   ·主要结论第117-120页
   ·创新点第120页
   ·对策建议第120-125页
     ·对推动中国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第120-123页
     ·中国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对策第123-125页
   ·研究展望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5页
附表第135-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