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几种新化学/生物分析方法及分析数据建模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46页
   ·引言第16页
   ·化学修饰电极第16-24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和类型第16-18页
     ·化学修饰电极的修饰材料第18-23页
     ·化学修饰电极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第23-24页
   ·压电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概况第24-29页
     ·压电效应第24-26页
     ·压电阻抗技术的响应原理第26-27页
     ·压电传感器技术的应用第27-29页
   ·色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第29-31页
     ·气相色谱法(GC)第29-30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第30页
     ·色谱质谱联用法第30-31页
   ·数据建模及算法研究概述第31-43页
     ·重金属生物处理过程研究第31-34页
     ·模式识别技术第34-39页
     ·最优化方法第39-43页
   ·本文构思第43-46页
第2章 β-环糊精/聚乙酰苯胺/碳纳米管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测定对苯二酚第46-53页
   ·前言第46页
   ·实验部分第46-47页
     ·试剂第46-47页
     ·仪器与装置第47页
     ·β-CD/poly(N-acetyaniline)/MWNTs修饰GC电极的制备第47页
     ·实验操作第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2页
     ·HQ在β-CD/PAA/MWNTs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响应第47-48页
     ·扫速的影响第48-49页
     ·pH影响第49-50页
     ·富集时间的影响第50页
     ·HQ的分析测定第50-51页
     ·样品的回收实验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构建β-环糊精-碳纳米管/壳聚糖多层自组装膜用于多巴胺的电催化研究第53-62页
   ·前言第53-54页
   ·实验部分第54-55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54-55页
     ·层层自组装法构建β-CD-CNTs/Chitosan多层膜第55页
     ·多巴胺的检测方法第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61页
     ·(β-CD-CNTs/Chitosan)6的SEM与循环伏安表征第55-58页
     ·(β-CD-CNTs/Chitosan)6修饰电极对DA的电催化研究第58-61页
   ·小结第61-62页
第4章 Cd~(2+)和Cu~(2+)同时生物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第62-73页
   ·前言第62-63页
   ·实验部分第63-64页
     ·试剂与仪器第63页
     ·细菌培养第63页
     ·生物吸附剂的制备第63-64页
     ·MES修饰电极的制备第64页
     ·测试程序第64页
   ·结果和讨论第64-72页
     ·镉和铜在MES修饰金电极上的伏安响应和工作曲线第64-65页
     ·本方法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比较第65-66页
     ·微生物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动力学模型第66-67页
     ·MES修饰金电极分别测定P.aeruginosa菌悬液中Cd~(2+)和Cu~(2+)第67-68页
     ·MES修饰金电极同时测定P.aeruginosa菌悬液中Cd~(2+)和Cu~(2+)第68页
     ·微生物吸附过程中动力学参数的估计第68-70页
     ·P.aeruginosa对Cd~(2+)和Cu~(2+)吸附等温线的研究第70-72页
     ·P.aeruginosa的重复利用第72页
   ·小结第72-73页
第5章 混合微生物体系中Cr(Ⅵ)的还原动力学研究第73-83页
   ·前言第73-74页
   ·实验部分第74-77页
     ·试剂与细菌培养第74页
     ·材料和仪器第74-75页
     ·实验方法第75页
     ·数学模型第75-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82页
     ·单独培养环境下菌种的生长特性第77-78页
     ·菌种生长过程中Cr(Ⅵ)的还原研究第78-79页
     ·混合微生物体系中Cr(Ⅵ)还原的动力学研究第79-82页
   ·小结第82-83页
第6章 胶束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烟草中的多酚第83-91页
   ·前言第83页
   ·实验部分第83-84页
     ·实验仪器第83-84页
     ·试剂第84页
     ·样品预处理第84页
   ·结果与讨论第84-90页
     ·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改进剂的选择第84页
     ·流动相pH值的影响第84-85页
     ·流动相组成优化第85-88页
     ·工作曲线第88页
     ·精密度与回收率第88-90页
     ·样品分析第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7章 基于中性香味成分和GA-BP网络算法的烟草品质评价方法第91-99页
   ·前言第91页
   ·实验部分第91-92页
     ·材料和仪器第91页
     ·样品前处理第91页
     ·色谱条件第91-92页
     ·定性定量方法第92页
   ·结果与讨论第92-98页
     ·实验结果第92页
     ·评吸结果第92-93页
     ·建模研究第93-98页
   ·小结第98-99页
第8章 烟草中关键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技术、数据库与智能配烟系统研究第99-115页
   ·前言第99-100页
   ·系统构思第100页
   ·烟草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数据库第100-101页
   ·烟草感官特征与其内在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第101-110页
     ·数据预处理第102页
     ·可分离性判据J的选择第102-103页
     ·特征的选择与指标权重确定第103-106页
     ·聚类分析第106-108页
     ·聚类结果第108-110页
   ·烟草识别与智能配烟系统功能实现第110-114页
     ·软件概貌第110-111页
     ·未知烟草识别功能的实现第111页
     ·寻找替代烟叶功能的实现第111页
     ·智能配烟功能的实现第111-114页
     ·库存烟叶管理系统第114页
   ·小结第114-115页
结论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4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题录第143-145页
致谢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生物材料在转基因方法优化及荧光标记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高效催化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