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3-29页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自适应保护内涵及实现基础 | 第14-18页 |
1.2.1 故障分析理论 | 第15-16页 |
1.2.2 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 | 第16-18页 |
1.3 自适应电流保护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1 电流保护动作特性的适应性调整策略 | 第18-19页 |
1.3.2 基于就地信息的电流保护自适应整定方法 | 第19-21页 |
1.4 通信协作下的自适应保护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4.1 应用于配电网的自适应保护 | 第21-23页 |
1.4.2 应用于输电网的自适应保护 | 第23-25页 |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5-29页 |
2 配电网运行方式动态感知方法研究 | 第29-49页 |
2.1 引言 | 第29-30页 |
2.2 系统戴维南等值参数估计方法与误差分析 | 第30-33页 |
2.2.1 基于协方差概念的参数估计方法 | 第30-32页 |
2.2.2 估计结果的误差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2.3 改进的戴维南等值参数在线估计方法 | 第33-40页 |
2.3.1 优化去噪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2.3.2 原-对偶混合梯度下降算法 | 第35-38页 |
2.3.3 非参数统计回归算法 | 第38-40页 |
2.4 算例验证 | 第40-46页 |
2.4.1 仿真系统 | 第41页 |
2.4.2 原-对偶混合梯度下降方法估计效果 | 第41-44页 |
2.4.3 非参数统计回归方法估计效果 | 第44-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3 基于就地信息的配电网电流保护自适应整定研究 | 第49-69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考虑逆变器型DG接入的系统运行方式估计 | 第50-53页 |
3.2.1 保护所在母线接入逆变器型DG | 第51-52页 |
3.2.2 保护上级母线接入逆变器型DG | 第52-53页 |
3.3 故障电流水平估计方法 | 第53-59页 |
3.3.1 逆变器型DG的故障等效模型 | 第53-55页 |
3.3.2 两相相间金属性故障 | 第55-58页 |
3.3.3 三相金属性故障 | 第58-59页 |
3.4 配电网阶段式电流保护自适应整定方法 | 第59-62页 |
3.4.1 电流Ⅰ段保护整定方法 | 第59-60页 |
3.4.2 电流Ⅱ段保护整定方法 | 第60页 |
3.4.3 整定参数的动态调整 | 第60-62页 |
3.5 算例验证 | 第62-68页 |
3.5.1 保护背侧系统戴维南等值参数估计结果 | 第62-65页 |
3.5.2 故障电流水平估计结果验证 | 第65-66页 |
3.5.3 阶段式电流保护动作性能验证 | 第66-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通信协作下的配电网区域保护研究 | 第69-95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逆变器型DG高渗透下配电网的故障特征 | 第70-75页 |
4.3 配电网区域保护架构 | 第75-77页 |
4.4 就地保护配置方法 | 第77-79页 |
4.4.1 就地保护元件 | 第77页 |
4.4.2 就地保护定值计算原则 | 第77-78页 |
4.4.3 自适应定值的更新流程 | 第78-79页 |
4.5 配电网区域保护的实现方法 | 第79-83页 |
4.5.1 区域保护的范围 | 第79-80页 |
4.5.2 信息源的选择 | 第80页 |
4.5.3 区域保护判据 | 第80-82页 |
4.5.4 就地保护与区域保护的关系 | 第82-83页 |
4.6 算例验证 | 第83-92页 |
4.6.1 故障新特征及区域保护的必要性 | 第84-86页 |
4.6.2 就地保护的定值计算 | 第86页 |
4.6.3 就地保护和通信链路无故障时的区域保护性能 | 第86-87页 |
4.6.4 区域保护的容错性能验证 | 第87-91页 |
4.6.5 高阻故障检测能力 | 第91-92页 |
4.6.6 区域保护适用性及经济性讨论 | 第9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2-95页 |
5 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研究 | 第95-111页 |
5.1 引言 | 第95-96页 |
5.2 变压器就地后备保护配置及整定方法 | 第96-100页 |
5.2.1 基于距离保护的变压器就地后备保护配置 | 第96-97页 |
5.2.2 正方向距离保护的自适应整定原则 | 第97-98页 |
5.2.3 反方向距离保护的整定原则 | 第98页 |
5.2.4 变压器就地后备保护时间定值与跳闸方式 | 第98-99页 |
5.2.5 存在的问题及站域后备保护的提出 | 第99-100页 |
5.3 站域后备保护系统 | 第100-103页 |
5.3.1 信息域与作用域 | 第100-101页 |
5.3.2 站域后备保护主要功能及逻辑流程图 | 第101-103页 |
5.4 站域后备保护故障判断模块及容错性分析 | 第103-106页 |
5.4.1 变压器故障判断模块及容错性分析 | 第103-104页 |
5.4.2 母线故障判断模块及容错性分析 | 第104-106页 |
5.5 算例验证 | 第106-10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