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激光干涉测速技术的发展历程 | 第12-20页 |
1.2.1 激光位移干涉技术 | 第12-13页 |
1.2.2 激光速度干涉技术 | 第13-14页 |
1.2.3 VISAR | 第14-16页 |
1.2.4 推挽结构的VISAR | 第16页 |
1.2.5 全光纤VISAR | 第16-17页 |
1.2.6 全光纤位移干涉仪(photonic Doppler velocimeter) | 第17-19页 |
1.2.7 移频全光纤位移干涉仪 | 第19-20页 |
1.3 短波长全光纤位移干涉技术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光干涉基础与动态加载技术 | 第22-28页 |
2.1 光干涉原理及条纹信号的采集 | 第22-23页 |
2.2 多普勒效应 | 第23-24页 |
2.3 光谱宽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 相位差的影响 | 第25页 |
2.5 信号调制度 | 第25页 |
2.6 动态加载技术 | 第25-27页 |
2.6.1 一级炮轻气炮 | 第26页 |
2.6.2 二级炮轻气炮 | 第26-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位移干涉技术及数据处理 | 第28-37页 |
3.1 位移干涉技术 | 第28-31页 |
3.1.1 迈克尔逊干涉仪与空间光路激光位移干涉仪 | 第28-29页 |
3.1.2 色散对于单、多模光纤干涉系统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 信号数据处理 | 第31-36页 |
3.2.1 短时傅里叶变换 | 第31-32页 |
3.2.2 常用的窗函数 | 第32-33页 |
3.2.3 短时傅里叶变换中的测不准原理 | 第33-34页 |
3.2.4 频率对时间分辨率的限制 | 第34-35页 |
3.2.5 短时傅里叶变换优缺点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短波长全光纤位移干涉仪的搭建、改进及实验验证 | 第37-53页 |
4.1 短波长位移干涉仪的搭建 | 第37-40页 |
4.1.1 元器件的选择 | 第37-38页 |
4.1.2 光纤干涉仪的搭建 | 第38-40页 |
4.2 短波长全光纤位移干涉仪的初步实验及改进 | 第40-44页 |
4.2.1 实验装置 | 第40-41页 |
4.2.2 数据分析 | 第41-43页 |
4.2.3 短波长位移干涉仪的改进 | 第43-44页 |
4.3 改进后短波长位移干涉仪的实验验证 | 第44-52页 |
4.3.1 静态检测 | 第44页 |
4.3.2 抗干扰对比检测 | 第44-46页 |
4.3.3 传统光纤干涉仪和532nm光纤干涉仪动态实验对比 | 第46-47页 |
4.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7-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