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隋唐京兆韦氏家族文学论考

内容提要第1-9页
绪论第9-15页
 一 选题意义及研究背景第9-11页
 二 研究现状的回顾述评第11-13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手段第13页
 四 整体结构与内容安排第13-15页
第一章 隋唐京兆韦氏家族的起源与发展第15-29页
 一 京兆韦氏族姓探源第15-16页
 二 韦氏家族发展轨迹第16-25页
  1 初发于硎――韦氏家族在西汉中叶的华丽开端第17-20页
  2 儒经持家――韦氏家族在东汉三国的继续发展第20-21页
  3 出处两难――韦氏家族在两晋时期的困惑无奈第21-23页
  4 南北并进――韦氏家族在南北朝再次崛起振兴第23-25页
 三 隋唐京兆韦氏诸房关系考略第25-29页
第二章 逍遥公房文学论考第29-59页
 一 韦氏逍遥公房述略第29-33页
  1 名著周隋,爵位崇显第29-30页
  2 世有令人,郁为冠族第30-31页
  3 射策甲科,誉扬文场第31-32页
  4 明经通礼,著文修史第32-33页
 二 逍遥公房文人缉考第33-55页
  1 初盛唐时期第33-37页
  2 中唐时期第37-52页
  3 晚唐时期第52-55页
 三 逍遥公房作品存目第55-57页
 四 清雅闲澹,自成一家――韦应物诗歌第57-59页
第三章 郧公房文学论考第59-83页
 一 韦氏郧公房述略第59-62页
  1 代袭轩裳,人物蝉联第59-60页
  2 家学承传,世为礼官第60-61页
  3 经明行修,诸科取第第61页
  4 勤政爱民,遗爱州县第61-62页
 二 郧公房文人缉考第62-81页
  1 初盛唐时期第62-72页
  2 中唐时期第72-78页
  3 晚唐时期第78-80页
  4 存疑第80-81页
 三 郧公房作品存目第81-83页
第四章 阆公房、彭城公房文学论考第83-105页
 一 韦氏阆公房、彭城公房述略第83-86页
  1 兴于守城,衰于战阵第83-84页
  2 诸王府属,福祸并存第84页
  3 内为省郎,外任刺史第84-85页
  4 家族运舛,磨难殊多第85-86页
 二 阆公房、彭城公房文人缉考第86-98页
  1 阆公房文人缉考第86-89页
  2 彭城公房文人缉考第89-97页
  3 存疑第97-98页
 三 阆公房、彭城公房作品存目第98-99页
 四 《新增千家唐文作者考》订误第99-105页
第五章 小逍遥公房文学论考第105-121页
 一 韦氏小逍遥公房述略第105-107页
  1 其兴也勃,其衰也速第105-106页
  2 逍遥之后,难复逍遥第106页
  3 家传孝友,词学名家第106-107页
 二 小逍遥公房文人缉考第107-114页
  1 初盛唐时期第107-114页
  2 中唐时期第114页
 三 小逍遥公房作品存目第114-116页
 四 凤原幽谷,高咏清歌――韦氏园林别业与山水田园诗第116-121页
  1 帝幄期松子,臣庐访葛侯――别业之荣耀第116-117页
  2 三光悬圣藻,五等冠朝簪――作者之尊贵第117-118页
  3 石径喧朝履,璜溪拥钓舟――内容之尤异第118-119页
  4 菲才叨侍从,连藻愧应徐――技巧之提升第119-121页
第六章 郿城公房文学论考第121-135页
 一 韦氏郿城公房述略第121-124页
  1 勤幹家风,良吏称名第122页
  2 南康忠武,国之衡岳第122页
  3 史才博识,词学登科第122-123页
  4 职司制诰,父子翰林第123-124页
 二 郿城公房文人缉考第124-132页
  1 初盛唐时期第124-125页
  2 中晚唐时期第125-132页
 三 郿城公房作品存目第132-135页
第七章 南皮公房文学论考第135-147页
 一 韦氏南皮公房述略第135-136页
  1 “三列宿”与“郎官家”第135-136页
  2 兴亡几代间第136页
 二 南皮公房文人缉考第136-145页
  1 初盛唐时期第136-141页
  2 中晚唐时期第141-145页
 三 南皮公房作品存目第145-147页
第八章 龙门公房文学论考第147-165页
 一 韦氏龙门公房述略第147-149页
  1 渐趋兴盛,迅速沉寂第147-148页
  2 诗友知交,文学传世第148页
  3 同族友爱,科举兴家第148-149页
 二 龙门公房文人缉考第149-158页
  1 盛唐与中唐之交第149-150页
  2 中晚唐时期第150-158页
 三 龙门公房作品存目第158-159页
 四 《周秦行记》作者辨疑第159-165页
  1 《周秦行记》作者成疑第160-161页
  2 韦瓘非李德裕门人第161-162页
  3 韦绚创作《周秦行记》之可能第162-165页
第九章 平齐公房及其他房支文学论考第165-183页
 一 韦氏平齐公房文学论考第165-171页
  1 韦氏平齐公房述略第165-166页
  2 平齐公房文人缉考第166-171页
  3 平齐公房作品存目第171页
 二 韦氏其他房支文人缉考第171-172页
 三 韦氏不明房支文人缉考第172-183页
  1 初盛唐时期第172-173页
  2 中唐时期第173-177页
  3 晚唐时期第177-180页
  4 五代时期第180-182页
  5 时代无考及误收第182-183页
第十章 京兆韦氏姻亲家族文学论考第183-211页
 一 河东薛氏家族文学论考第183-195页
  1 薛氏文学家族成员构成及其文学成就第184-193页
  2 薛氏文学家族发展特点第193-195页
 二 河南于氏家族文学论考第195-211页
  1 于氏家族的文人构成及其文学成就第196-209页
  2 于氏文学家族发展特点第209-211页
结论第211-213页
参考文献第213-22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20-221页
中文摘要第221-223页
Abstract第223-227页
导师简介第227页
论文作者简介第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泄露二氧化碳气体在包气带迁移实验研究
下一篇:西方文学的非理性特点及禅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