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导航论文--卫星导航系统论文

基于GNSS共视法的时间频率远程校准方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1页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8页
        1.1.1 本文研究背景第7页
        1.1.2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7-8页
    1.2 远程校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各国远程校准主要项目及比对现状第8-9页
        1.2.2 卫星远程时间频率校准不确定度比较第9-10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0-11页
第二章 远程校准技术研究第11-17页
    2.1 时间频率计量校准的方法第11页
    2.2 卫星授时原理分析第11-13页
    2.3 共视法校准比对原理分析第13-15页
    2.4 校准方法优劣势分析第15-16页
    2.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三章 远程校准系统设计第17-33页
    3.1 总体设计思路第17页
    3.2 硬件平台设计第17-22页
        3.2.1 系统采用的关键设备第17-20页
        3.2.2 本地参考时标建设研究第20-21页
        3.2.3 系统整体搭建第21-22页
    3.3 软件平台设计第22-32页
        3.3.1 观测数据在GPS共视接收机内部的处理原理第22-24页
        3.3.2 标准数据格式第24-26页
        3.3.3 共视法校准比对的关键影响因素第26-27页
        3.3.4 数据软件处理平台第27-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校准实验与数据分析第33-39页
    4.1 铷原子频率标准远程共视比对校准实验第33-36页
    4.2 卫星跟踪数据分析实验第36-38页
        4.2.1 单星跟踪实验第37-38页
        4.2.2 多星跟踪实验第38页
    4.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系统测量性能评估第39-47页
    5.1 卫星相关误差第39-40页
        5.1.1 卫星星历误差第39页
        5.1.2 卫星时钟误差第39-40页
    5.2 信号传播误差第40-41页
        5.2.1 电离层延迟第40页
        5.2.2 对流层延迟第40-41页
        5.2.3 多路径误差第41页
    5.3 接收机偏差第41-42页
        5.3.1 接收机时钟误差第41页
        5.3.2 接收机通道延迟误差第41-42页
        5.3.3 接收机坐标误差第42页
        5.3.4 天线相位中心误差第42页
    5.4 系统总误差第42-45页
        5.4.1 测量模型及灵敏系数第42-43页
        5.4.2 不确定度来源第43页
        5.4.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第43-45页
    5.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47-49页
    6.1 总结第47页
    6.2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电网中储能系统状态估计与优化管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超级电容器静电容量及内阻测试方法的研究